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认为,世界纺织业将发生三大变化
一、全球纺织原料将非常紧缺,这一点已经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从天然纤维原料看,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未来几十年,全球人口还将激增,粮食问题变为全球第一矛盾。在严厉的耕地政策限制下,传统天然纤维的种植面积难以保障,直接影响其生产供应量。
二、纺织产品应用结构变化正在加快,由服装向家纺,尤其是产业用领域转移的趋势三分明显。可以说,未来几十年纺织产业巨大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产业用领域的拓展。对于中国这样的纺织大国,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深意不言而誉。
三、中国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已经与上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等纺织大国的水平相当。中国纺织工业的低成本优势已经受到严重冲击。根据国家规划,“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水平要实现翻番,可见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还将大幅增长。
SW-12J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用于各种纺织品耐洗、耐干洗、耐缩呢色牢度试验,也可用于考核染料耐洗色牢度性能的试验。
来源:全球纺织网
当各地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掀起新一轮热潮时,体量较大的温州服装业已探索出一条升级路线图。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温州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4.87亿元;利润总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11.1%。近年来,温州服装企业在个性化定制、品牌塑造、领域扩展等方面不断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在个性化定制领域,温州服装已形成行业集群优势。走进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私人定制车间,记者不由惊叹其以大数据为基础支撑的人机协同生产模式。公司董事长吴志泽表示,私人定制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节省了劳动力,还实现了互联网个性需求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巧妙融合。的确,刚发布的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也印证了上述判断: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4.09%。
除了报喜鸟,法派、乔顿、夏梦等一大批温州服装企业正通过个性化定制实现转型,个别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私人定制产品占比甚至从30%提高到70%。而一些“小而美”的定制店铺也在温州街头不断涌现。今年,温州被列为“中国服装时尚定制示范基地”,为当地服装业新增了一张金名片。
温州有不少服装企业起步于代工。为了避免被国际大牌牵着鼻子走,一些服装企业开始重拾自己的品牌,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报喜鸟、森马等大型企业,通过抢占国际知名品牌代理权,打响自身品牌。而一些中小型企业也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在自身品牌打造上下苦功。
与此同时,服装产业链不断向外拓展。“我们耗资两千万元制作了52集动漫作品《超能小星探》,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以童装为主营业务的浙江贝贝依依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前的一项投资轰动了整个服装圈。董事长黄时谊参考迪士尼的商业模式,将动漫角色的服装、道具融入童装中,并推出四五百款衍生产品。“转型升级的途径很多,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结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黄时谊说。另外,乔顿、雪歌、东蒙等品牌也通过投资教育、家具、影视等领域,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来源:全球纺织网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内衣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由此也大大影响着人们的着装方式,内衣正成为服装业中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中国内衣业现状
内衣是穿在里面的衣服的总称。根据内衣的不同品种,可划分为内层衣和基础衣两类。
内层衣一般是指最贴近身体的内衣,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又可以吸汗透湿,因此多使用保暖、吸水性佳且较柔软的布料。
基础衣是指可以调整身体的内衣,主要有文胸、束裤、束腰等。
来源:搜狐
温州服装业华丽转身 开启品牌升级深层次探索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温州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4.87亿元;利润总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11.1%。近年来,温州服装企业在个性化定制、品牌塑造、领域扩展等方面不断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cms_upload/20170914/20170914125417_54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