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了解,截至北京时间12月16日05时07分,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达7367万例,新增475228例至73678710例,死亡病例达163万例,新增10360例至1638355例。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达15个。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0万的国家有3个,分别是美国(30万)、巴西(18万)和印度(14万)。
中国轻纺城:人棉纱价格环比下跌,人棉布成交震荡下滑
近期,粘胶短纤原料价格环比下跌,本周粘胶短纤市场价格仍有小幅下探趋势,因新订单跟不上,厂家普遍让利出货时,报价有所下调。粘胶短纤市场表现低落,下游实际操作较少,谨慎观望为主。面对如今如此低落的行情,订单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许多厂考虑到资金和机台的原因,开始转向接一些来料加工的订单,这样只赚加工费,不占用原料资金又能尽量多开机台,保证生产稳定。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人棉布现货上市量仍相对较少,成交冷多热少,现货价格仍显回软,整体市场成交量较前期有所萎缩。
聚酯纤维持续拉涨,下游抵触产销一般
12月15日,涤纶长丝市场产销在4-5成(0 - 200% )。此前工作日涤丝产销在在98.9%(10 - 400%)。下滑较为明显。据悉,近期涤丝持续拉涨使下游有抵触心理。多数已适量补仓,短期采购意愿不强。12月15日,涤纶短纤市场产销在4成偏上(0 - 60%) 。表现也较为一般,市场交投氛围清淡。
#??#
产需预测提振 棉花上涨再起航
据生意社数据统计显示,截止12月15日,国内皮棉现货市场均价报14842元/吨,较12月初价格上涨240元/吨,涨幅1.65%,同比去年上涨12.98%。USDA调减全球棉花期末库存、消费量调增;纺企中低端订单有所提高,棉纱因成本支撑上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陆续进行,市场对消费回暖持乐观心态,积极的金融市场助力棉价上行。
长兴家庭纺织业实现集群发展
据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纺织家庭工业的设备落后、经营粗放、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仓储与生活用房“三合一”、噪声扰民、火灾隐患及废气废水排放污染等诸多问题日益凸现。为此,长兴以夹浦镇为重点,自2019年1月起,全面开展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近两年来,夹浦镇在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成功地打出了一套“创建纺织小微园+家庭及大户织机入园+织机上楼+园区数字化转型+纺织行业云平台服务”组合拳,保住了家庭织机户的“金饭碗”。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来源:全球纺织网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上海针织展中,其实还是会有不少的坑,有时候订单来了,或许一转眼就打水漂了,有时候以为板上钉钉要交货了,结果客户却不见了!最近这些事情在市场上也是屡见不鲜。
浙江名企被告,50吨无纺布货款“打水漂”?
因为疫情无纺布在市场上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有条件的企业在去年纷纷投产,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订单接了都能赚钱。如浙江这家名企就接了个“烫手山芋”!
最近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麻良丝”)与江苏赫利来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利来”)的无纺布买卖纠纷有了新进展。
#??#
这起纠纷起因及基本案情显示:
2020年3月15日起,被告吉麻良丝与原告江苏赫利来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利来”)开始无纺布买卖;
2020年4月14日,双方签订书面《销售合同书》,该合同第二条约定质量要求按生产厂方企业标准,第五条约定验收标准按生产厂方企业标准,依据被告向原告提供的分折检测报告,分析检测结果是工业大麻无纺布抗病毒活动率高达99.92%,工业大麻无纺布抗病毒过滤效率78.95%,工业大麻一次性口罩过滤效率91%。
参照被告吉麻良丝的技术标准,经江苏省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验,不符合该标准,合同标的不能作为生产一次性口罩原材料,导致原告赫利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原告认为,被告属于根本违约,应当承担返还库存货款240万元,原告在确认不符合技术标准后立即停止使用,但已生产出1200余万只口罩,其中被告销售的原材料价值1570765.6元,其他材料成本、合理利润等210万元的财产损失,现部分口罩被销毁,部分无法销售,被告应承担补偿3670765.60元的责任。
而反诉人吉麻良丝方面表示,订单总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双方已经履行合同完毕,第二阶段是供应产品名称为30%汉麻70%棉水刺平纹无纺布,数量50吨,单价14万元/吨,合计金额700万元,发货日期为4月15日后每天5吨,并约定先付款后发货。
同时,合同约定按照生产厂方标准验收,检验期间为货到后三天。合同签订后反诉被告陆续支付货款240万元,反诉原告向反诉被告交付了16632.5千克的无纺布,货物价值2328550元,并备足了剩余的无纺布,但反诉被告始终未支付剩余货款460万元。
据吉麻良丝在其答辩状中发表的答辩意见中表示,原告送检的民用口罩不符合技术标准,不能等同于被告提供的工业大麻无纺布不符合技术标准。
被告销售给原告的工业大麻无纺布用于制作口罩内层,送至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检测细颗粒物过滤效率为91%,符合民用口罩的技术标准。
而原告自行制作的民用口罩提交检测,经检测认定不符合民用口罩的技术标准。因此不能推断被告提供的工业大麻无纺布不符合技术标准。
也正因如此吉麻良丝坚决提出反诉,要求其支付剩余460万元货款并赔偿损失。截止目前,该案件仍在一审审理过程中。
上海针织展提醒,对于2021年的针织老板而言,虽然“激活”订单,盘活资金很重要,但是谨慎接单是重中之重,否则辛苦了一年,可能就白忙活了,活下去才是关键!
来源:第一针织网、广州服装行业信息网
#??#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了解到,临近年底涤纶长丝意外开启了一波疯狂的涨势,12月以来由于欧美相继审批通过疫苗并且开始大规模接种,市场乐观情绪为主,同时美国原油库存下降,美联储继续宽松货币政策均提振油价走高。
原油上涨以及PTA期货仓单及有效预报数量再创年内新高影响下,PTA期现货在持续累库下依旧强势运行,对涤纶长丝成本端形成较强支撑,同时此前涤纶长丝持续扩损多日,因此聚酯工厂跟涨情绪异常高涨。
12月初至12月18日两周多时间内涤纶长丝POY、FDY和DTY价格分别涨至5800元/吨、5900元/吨和7500元/吨,涨幅分别为12.6%、11.3%和10.3%,涨幅超过10月初同期水平。
原油上涨,聚酯原料PTA和乙二醇脱离基本面期货多头的强势是涤纶长丝此次价格大幅涨价的最核心驱动力,此外伴随过程中聚酯工厂不断消化至低位的库存也对价格上涨的连续性形成支撑,涤纶长丝进入了亏损——成本上涨——止损涨价——产销放量——去库存——规格供应偏紧——优惠缩减这样的循环。
#??#
往年来看进入12月后涤纶长丝需求将进入淡季阶段,伴随此次价格的上涨,涤纶长丝产销迎来大幅回暖,12月初至今涤纶长丝平均产销在80%,较上月同期上涨10个百分点。
据调研数据显示,50%以上下游工厂备货库存在20-25天,30%下游工厂备货库存在1个月左右,另有少数不足10%下游工厂备货至春节后1-2周,下游购买力依旧强势。
同时,成本端利好持续释放的同时,聚酯装置检修也在逐步增多。据统计,12月中旬,聚酯工厂减产或检修装置增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限电及部分聚酯工厂要进行设备改造。
2020年12月,包含浙江在内的多地出现关于节能减排、限电的政策方面的消息,如“桐乡启动全市能源双控及煤炭消费减量A级应急响应”、“杭州提倡节约能源,市外超过3摄氏度的话,机关部门不让开空调”、“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县市工厂停电开始了,节能减排开始”、“浙江慈溪化纤类企业本月底前限电2天”…据核实,因加弹机耗电量较大,所以加弹厂受政策影响较大,该地区的加弹企业多适当关停部分加弹机,近期因弹丝利润水平较高,因此加弹机的运行负荷多在95%以上,而受此政策影响,预计当地加弹机开机负荷降至8成附近。
预计至月底,聚酯减产、检修产能在168万吨附近,影响聚酯开工率2.5%附近。预计到1月底,聚酯减产、检修产能将达到305万吨附近,届时聚酯开工率或降至83-84%。
因为目前主流聚酯工厂还没有明确后续是否进行装置减产、检修计划,所以后续聚酯工厂装置检修规模,仍存在比较大的变动空间,届时也会影响到市场心态的转变。
后续原油市场价格有望继续走高,且国内宏观市场整体表现偏暖,加之原料PTA期货多头资金仍然强势,后续或仍偏强震荡,成本端推动作用预期强劲。
与此同时,12月上半月,聚酯工厂处于去库周期,叠加后续装置减产、检修计划落实,12月份至1月份上半月,聚酯市场整体供应压力有所缓解。12月份聚酯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后,成本压力涌向下游。
虽然目前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来看2021年,终端市场预期向好,但目前下游需求正处于转弱阶段,成本压力能否继续顺畅向下传导,将影响后续聚酯市场的走势。
来源:卓创资讯、化纤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