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地方产业的抗击打能力,也能折射出针织博览会针织企业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5年前,印染业一度被认为是污染产业、夕阳产业,甚至面临存续危机。但在柯桥,印染业却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蓝印时尚小镇,“染都”硬核之地,同时也是杭州湾湾区经济带上的时尚产业类特色小镇,在经受环境整治洗礼,及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疫情连番考验后,今天,迎来首家印染企业上市——迎丰股份,这在蓝印时尚小镇创建、柯桥纺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无独有偶。前不久,蓝印时尚小镇成功从培育类升级到创建类,为柯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谋定后动,柯桥印染企业在蓝印时尚小镇这片“乐土”中,紧紧锚定“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从集聚提升到强链补链,在全球疫情不确定等不利因素下,释放出蓬勃的活力和强劲的韧性,去年全区印染产业实现年产值435.52亿元,同比增长5.1%。
集聚提升 绿色印染高质量发展
位于北七路与滨海大道交叉口,近200亩的空地在高楼厂区林立的蓝印时尚小镇内显得格外醒目,这里八九台桩基正整齐忙碌着……去年10月底,绍兴市区印染产业跨区集聚提升项目最后组团——鸿大印染组团动工建设,这标志着市区印染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工程全部落户小镇。
“我们将围绕‘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全力推动印染产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鸿大印染组团代表在动工仪式上信心十足地说。印染组团跨区域集聚从彷徨到笃定,除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外,柯桥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显著成效也是集聚迁建企业重要“定心丸”。
从2010年起,柯桥原有212家印染企业经过一、二、三期项目的整合,107家全部落户以蓝印时尚小镇为核心的集聚区。通过“设备提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时尚引领”四大途径,近10年的建设,蓝印时尚小镇从当初的破茧成蝶,到如今已是“布”满全球、享誉于纺织界的“金凤凰”。
这里的印染产能约占全国1/3、全省1/2,创造研发数码印花、真丝印花、蜡染等国内外领先技术,成功创建浙江先进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孕育出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印染智能工厂的领航企业——迎丰股份成功主板上市;ZDHC项目的领先企业——滨康印染成为再生纤维印染标杆;绿色高端的先锋企业——乐高实业在全国率先探索“无水印染”工艺……高端装备、先进工艺、技术创新等不断应用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推动印染业高质量发展。
#??#
强链补链 国际先进印染基地
韩国福元科技,是国际先进染色智能系统的领航者,其设备系统以节约人工80%以上,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染化料成本15%以上的节能、精准、高效见长,成为近年来小镇各大印染企业追捧的“新宠”。
“在小镇内,迎丰智能印染工厂、兴明印染、维艺印染等多家印染企业均采用我们福元染色自动化配料称料系统。”洪萍,韩国(株)绍兴福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与柯桥印染企业打了20余年交道,这两年,她敏锐地嗅到柯桥印染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商机。为此,去年韩国(株)福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柯桥,并投资5亿元上马全流程绿色染整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柯桥经开区承担着蓝印时尚小镇建设及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韩国福元智能装备项目是柯桥经开区成功招引高端纺机项目一个的“缩影”。机制调整后,柯桥经开区围绕全区“5+3+4”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1+4+X”产业体系,以大纺织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为主导,进一步发挥柯桥“市场+基地+时尚创意”优势地位,坚定绿色、智慧、高端、时尚的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传统纺织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国家先进纺机领域巨头纷纷落户。全球知名的高端印染设备供应商日本东伸、荷兰施托克等抛来“橄榄枝”,成功落户在印染企业“家门口”,且将研发、中试、生产等基地集聚在此。同时,传统化纤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突破,绍兴恒鸣化纤年产140万吨功能性纤维智能生产线项目投产、投资50亿元的中纺院绿纤项目紧邻蓝印时尚小镇,正快马加鞭建设中……
“蓝印时尚小镇犹如一张‘金名片’,成为全球纺织印染产业链争相抢占之地。”柯桥经开区负责人说,“通过强强联合,最终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先进印染基地。”数据是最有力佐证:2020年,小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4.4亿元,同比增长2.1%,税收收入7.5亿元,增长4.9%;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12.5亿元,其中纺织印染等特色产业投资达9.1亿元。
小区域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小平台大产业。针织博览会希望各企业借鉴柯桥,走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源:柯桥日报
#??#
PH Value针织展根据价格监测显示看出,近一周国内涤纶长丝市场价格维持小幅下跌态势,其中涤纶POY跌幅最为明显,截止1月28日周跌幅1.47%,其次是涤纶FDY和涤纶DTY,跌幅分别为1.35%和1.01%。
近一周以来,工厂方面促销为主,江浙一带主流工厂涤纶POY(150D/48F)报价6100.00-6350.00元/吨,涤纶FDY(150D/96F)报6000.00-6250.00元/吨,涤纶DTY(150D/48F低弹)报7900.00-8100.00元/吨。 产销也能明显的看出,不促销的工厂产销基本在20%-50%,而低价促销工厂产销超百。库存方面,聚酯市场整体库存集中在17-26天,其中涤纶POY库存至6-7天,FDY库存至11-24天,而DTY库存则至15-26天左右。
#??#
原料市场,原油价格近期由于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以及美原油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震荡调整为主,成本端对PTA市场推动作用减弱。同时中金及福海创PX装置均将于近日内恢复生产,国内供应出现明显提升,PX市场窄幅震荡调整为主。
国内PTA现货市场行情维持震荡下跌态势,截止1月28日国内市场现货均价为3800元/吨,较1月21日下跌1.13%,同比下跌22.20%。装置方面,PTA开工维持在87%以上偏高。虽然宁波逸盛200万吨装置1月24日起执行计划内检修,但福海创450万吨装置恢复正常运行以及福建百宏新装置投产,加剧了PTA供应过剩的局面,且累库风险加剧。
春节日益临近,终端针织工厂逐渐放假收尾整理,江浙织机现已下降至60%附近。听闻近日萧绍地区约2/3的织造企业停车放假,后期物流运输也将受限,因此目前也是涤丝促销的好时机,但下游对原材料持谨慎观望心态,市场交投气氛平淡。从传统纺织市场来看,冬季面料南北客商入市现货认购仍有下降,订单承接相对有限,整体市场成交量较前期震荡下滑。
PH Value针织展认为,当前原油价格依旧震荡在近1年内的高位附近,仍存在一定支撑,但随着新产能释放,自身供应压力增加,对PTA需求降低供需面缺乏利好,价格维持震荡偏弱的可能性较大。另外,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织造企业也开始陆续放假,需求季节性回落概率较大,终端刚需不足,观望情绪较浓,采购氛围将走弱。成本端和需求端双双承压,预计节前难有实质性利好提振,涤丝价格震荡偏下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来源:生意社
#??#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研发中更加强调“功能、时尚、科技”。好服装得益于好材料。在材料的整合上,越来越多的企业研发从源头纱线着手,通过功能性、再利用纤维等混纺,让产品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2022开发的方向上,受疫情影响,在保持原有状态的同时,我觉得应该在研发上更加关注舒适型、消费心理、功能防护等几大方向。在春夏轻薄为主研发中,对于吸湿排汗、抑菌、除皱、凉爽等方面的需求体现显得尤为突出。同时,对于防护功能的开发利用将保持持续的热度。
新型面料的一大亮点是新材料的大范围应用,在参评面料中比比皆是。如在很多面料中都能看到石墨烯成分,对其他新材料的应用也非常多。同时,面料风格也更加多样化,能看出面料企业对流行趋势有着较好地把握。此外,在纹样和色彩方面,也都呈现出了新的亮点。下一步的面料研发将更加注重时尚、科技、环保,而面料企业也会积极地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面料在各类别、场景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
新型更加强调功能性和科技感,很符合现在的市场消费。现在人们更年关注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休闲、户外运动中,直接带动了功能性面料的发展。功能性面料的应用,在增加了面料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体现出人们对舒适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自身健康与安全的保护。现在很多消费者在选衣服的时候,首先考虑面料有没有除菌功能,是不是速干,然后再考虑是否美观,而这可能是未来面料的趋势——把功能性、舒适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对于企业来说,功能性面料的开发要建立在原料的基础上,力求表现出技术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满足人们对自然、舒适、美观、健康、时尚的需求。
很多面料运用到了新型纱线,在色彩的应用方面也可圈可点。这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欣喜,我愿意在夏季发布尝试这些面料产品。如今,全球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环保再生面料成为不容忽视的设计方向。这样的绿色理念应该植入到纺织企业的思维当中,而不是简单地“喊口号”,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都有责任对环保再生纤维进行推广。此外,在后疫情时代,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抗菌类的产品的开发也是纺织行业重中之重的一个方向。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看到企业对疫情影响做出了很多积极反馈。一方面,壳聚糖纤维、石墨烯改性纤维等,抗菌、抗病毒功能,都有很多应用,但究竟哪些真正适合消费者,还需要从检测标准的角度给予更多正向引导。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都加强了〝内功”的修炼,从纤维原料、纱线、织造到染整加工工艺和组合方式都有所创新,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理念,提升舒适性的同时提高了耐用性。未来消费进入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会有明显改变,以户外品牌为例,舒适和时尚将成为主要思路,而功能性将成为基础功能存在。同时,线上消费成为非常重要的消费模式,而线上、线下有明显差异,如何让消费者从线上接触新产品,借助流媒体、新媒体将产品的手感、功能可视化,需要我们共同摸索,也需要消费者逐渐接受,从而形成品牌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
来源:第一纺织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