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针织展关注,正值“两个百年”交汇重要历史节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提请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0年工作进行回顾;介绍“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提出2021年重点工作。报告提到了科技创新、国内市场、区域经济布局、绿色发展等热点问题,值得行业关注。
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
在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纺织行业,也存在原料供给难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斌说,进口棉花配额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尤其是随着市场趋于好转,企业订单回暖,棉花供需矛盾更激烈。如果国家能增加进口配额最好,如果无法增加,那就要看如何更加合情合理的分配。建议一是根据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进行分配,二是重点对出口型企业进行分配倾斜,三是扩大加工贸易定向配额的比例,四是对国外有影响力的中高端产品企业予以着重考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纺织业“两会”代表座谈会上表示,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围绕纤维新材料及装备、纺织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先进纺织制成品与装备、纺织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等领域加强研发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推进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动建设产业用纺织品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国际合作。
#??#
此次抗击疫情中,针织展企业很快形成了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服等应急防控物资的生产供给能力,有力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全球疫情防控、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党委书记陈丽芬认为,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长、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是产业国际竞争的决定因素,标准、认证是行业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抓手。我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用纺织品的高端领域还具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未来重点突破,打造我国产业长板,确保我国纺织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关于进一步打造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提案”,她建议:一是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在行业分类中的地位;二是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是成立产业用纺织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在2月份提到,依托强势的供需关系以及宏观面带来的利好,2021年2月以来聚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春节后涨势更是加速;但是,PTA市场涨也冲冲,跌也匆匆,3月2日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触及跌停。在2月底前,在成本及供需双重利好的影响下,PTA曾两度触及涨停。但进入3月份,短短几天时间,PTA急转直下,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此次价格的大幅下跌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涤纶长丝这批脱缰的野马要上笼头了!
PTA暴涨之后又迎来暴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涨太快的后果,首先,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今年1月以后聚酯市场的涨势惊人,但很少有人料到,在春节前平息了一段时间的聚酯价格会在节后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拉也拉不住。
目前PTA基本面其实没有明显变化,原油涨跌是重要的防线。随着原料价格已到一定的高位,特别是原油迎来滞涨,短期大宗原料市场存在多头获利了结现象,下跌通道自然打开。
#??#
但除去原料端的影响,暴涨这种极端反映更多地是只能用资金面博弈来解释,还记得2018年PTA暴涨暴跌的惨状吗?这种过度反应将为后市埋下隐患!
2018年8月底,PTA从9000元/吨以上的高位开始跌落,起因是高价抑制需求,结果是终端消费在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差的一塌糊涂,PTA的现货价格跌到6900元/吨以下,期货主力1901合约最低下探6458,现货加工差最低一度被压缩至300元/吨以下。
但从目前来说,PTA的暴涨远没有那时候来的激烈,至少在小编看来,2日的暴跌还是属于低风险性的,不至引发市场的崩盘。
而作为涤纶长丝的老大哥PTA的急跌,相较于前期市场人士一致看涨后市的局面,近期聚酯业内声音开始发生转变,市场买涨不买跌与抛货现象开始并存,未来走势也变得扑朔迷离。传统贸易商、套利商在内的中间商大量囤积的货物是否会对市场产生冲击?下游企业平均原料备货时间超过1个月的现象是否会影响需求的跟进?
2021年以来,下游涤丝产销持续较好,聚酯厂涤丝库存明显下降,主要是春节前织造厂有备货习惯,尤其年底涤丝价格回到全年低位,加上原油持续暴涨,下游织造厂有抄底的意愿。去年十月以来,纺织企业盈利较好,因此资金较为充裕,在同行普遍备货的情况下,也多少有备货的需求。
从目前聚酯厂的产品库存看,长丝企业库存处于中下水平。所以3月上旬聚酯工厂库存并无太大压力。但中间商及下游备货相对充裕的问题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看下游坯布自身成品库存较低,多数企业订单排至3月中下旬,坯布工厂的原料备货风险多已转移,且目前利润空间良好,转卖原料的现象不会太多,所以后续需要关注中间商环节的低价货源何时消化完毕。
对于此次涨价现象,有人表示:“今年情况较为特殊,短期内涤丝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后期降低了,也很难再回到之前的水平。”部分终端工厂则保持着观望态度,认为纺织原料后期价格应该会有回落。“按照往年情况来看,一般三四月份就会回落了”。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认为,虽然周二PTA、乙二醇出现大幅下跌现象,但从成本及供需格局来看,涤纶长丝急跌的现象可能言之尚早。
来源:全球纺织网订阅号
#??#
上海针织展了解到,由于春节假期油价持续反弹,疫苗进展良好,全球贸易环境好转等利好因素,节后PTA、乙二醇出现大幅拉涨的态势,成本压力下,涤纶长丝企业报价陆续上调,截止3月8日,涤丝各规格涨价幅度超过1500元/吨左右。
趁着原料涨价的东风,不少纺企老板“今朝有酒今朝醉”,开足马力、抓紧时机生产、销售,争取上半年完成2021年一年利润指标、生产任务的70%甚至更高。
然而价格上涨初段对聚酯工厂产销形成良性作用,不过伴随价格涨幅扩大,“副作用”需求的谨慎和抵触开始有所升温。
前期,泗阳县环太湖遮光布家纺商会发出再次调价的通知:迫于化纤原料价格急剧猛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处于亏本状态,经商会全体会员决定,按照不同产品,不同客户上调至2-3元/米!这已是七天内该商会第二次上调价格了!
#??#
而执行力度如何?相信在织造行业摸爬滚打的纺织人们都知道,在以产能过剩著称的织造行业抱团涨价的行为基本上是徒劳,商会的实际涨价幅度并不完全按照通知中的力度执行,据了解,与上游2月份大涨相比,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规格的确已经普涨0.3-0.5元/米,还有部分克重高涨了1元/米。
但这远远不及原料的涨幅。目前坯布、面料、服装等价格的涨幅明显落后,外向型公司、代加工企业接单越发谨慎,能否进一步承受并消化成本上涨还需要观察、磨合。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继续对37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继续对新疆棉花产品实施进口禁令,欧美等国品牌商、零售商纺服采购单价上涨幅度比较有限甚至不同意上调,直接结果是外单要么继续向东南亚各国转移;要么中国企业低利润、无利润甚至亏损接单。
目前织厂心态依旧谨慎,认为没有需求支撑即使原料助涨也不能形成持续行情。但只要上游依旧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叠加疫情好转的预期,今年上半年坯布市场处于单边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而原料价格起伏是正常市场行为,只要幅度相对可控不用刻意减少产量,因此工厂资金链或将影响2021年上半年工厂开机负荷,资金充裕的工厂库存量或将略有增长,而资金偏紧的工厂则更加重视产销率。
综上所述,这一波原料暴涨的力量并非全部来自供需基本面,而是部分资金、炒作力度的带动。从近期央行的一系列动作来看,2021年货币政策“超宽松”、大放水的预期大幅减弱(主要是我国经济全面企稳回升,目前通胀压力较突出),稳健甚至阶段性收紧成为主基调。而中美关系走势并不明朗,不论特朗普还是拜登上台,打压中国总是美国的核心。拜登政府甚至还组建了一个强硬的对华工作小组。
另一方面,虽然欧州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总体减少,接种疫苗人数有所增加,但变异新冠病毒在多地快速传播,感染率的上升令人担忧。因此纺服消费需求经过2020年四季度报复性反弹后或进入滞涨期。上海针织展预测,当所有的资金退潮以后,谁在“裸泳”便终将一览无遗。
来源:全球纺织网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