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家纺展一如既往地延续着精彩,为家纺企业搭建了一个品牌展示的国际化大舞台,汇聚了全世界的目光。为拼"眼球",各展团企业可谓是竞争激烈,纷纷拿出自己独有的产品和文化,大打"特色牌"。
本届展会,不仅有雀跃加入的新展团,也有热情不减的老展团。各家纺展团企业的参展数量逐年增高,不断高涨的参展热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2016年春季家纺展对家纺企业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纺织网
近日,在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机械行业的企业也纷纷抓住科技创新不放,迅速提高生产工艺,升级技术装备。
曾多次受邀参加欧洲纺织机械展的厦门立圣丰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针织大圆机研发机构,近期推出在纺织针织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沉降片改进技术、新型喂纱导纱装置、开幅卷布机构及自动控制系统,让国际同行耳目一新,该公司所展示的部分技术是国际大圆机制造领域中的领先新技术,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填补国内空白。
立圣丰公司总经理陈亚滨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针织机械制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立圣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出十分成熟的高端机型,得到国际高度关注和认同,说明十多年磨一剑方向是正确的。”据了解,早在2004年立圣丰公司就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工程技术人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相关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专家、行家共同组建针织大圆机设计研发中心。该中心响应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号召,以开发国际高端大圆机为目标,立足原创技术,(从针织工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自动控制等各方面,)从基础设计、自动控制等方面入手,通过行业调研掌握基础资料,汇聚行业资源和专家智慧,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样机,再通过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大圆机产品的运转性能。这一举措得到当地政府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致肯定和大力支持。
针对我国针织大圆机的制造和使用现状,中国针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指出:“针织行业处于深化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装备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大圆机是针织行业的主力设备,先进实用大圆机的设计制造长期以来就是推动针织行业技术进步的战略举措。”
来源:和讯网
春暖花开,又到了春播的季节。据了解,由于2015年度棉花价格维持低位,棉农植棉积极性受挫,2016年植棉意向低迷,从下面部分市县的植棉意向情况可见一斑。
河北唐山2016年棉花意向播种面积387亩,比2015年实际种植面积减少544亩,减幅58.4%。意向植棉面积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棉农收入下降。当地棉农反映,2015年度棉花收购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由开秤初期的3.1元/斤下降到收购后期的2.8-2.9元/斤,加上籽棉单产下降,棉农收入减少。另外,棉农对目前的棉花价格失去信心,认为2016年棉价不会上涨甚至还要下降,因此减少了棉花播种面积,改种玉米的占多数,还有种植辣椒和西瓜的。一些包地的种植大户也不打算继续种棉,与传统植棉户相比他们的种植成本较高,包地费每亩600-800元,拾花费每亩400-500 元,2015年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亏本,而水稻价格比较平稳,2016年打算种植水稻。
山东巨野2016年棉花意向播种面积186亩,与2015年实际种植面积相比下降了近10%,棉农都不同程度的下调了种植面积。当地棉农反映,自2015年度棉花收购开始以来,籽棉价格便一降再降,由一开始的3.2元/斤降至当前的2.85元/斤,降幅近10%,且由于皮棉销售市场不景气,棉企收购积极性不高,棉农卖棉难,即使籽棉单产超过了600多斤,可亩平均收益也不到2000元,种植一亩棉花仅劳动力成本就要在1500 元左右,再加上种子农资的费用,种植棉花明显亏本,并且2015年度当地棉花补贴较去年减少了85元/亩,棉农植棉意愿下降。
安徽东至2016年棉花意向播种面积249亩,比2015年的实际种植面积减少了50.5亩,减幅16.86%。据了解,当地大部分棉农还是愿意种棉花的,但是由于2015年度棉花价格不断下跌,棉农种了亏本,加上不看好2016年得棉花市场行情,所以打算减少种植。安徽无为2016年意向调查面积为128.3亩,比上年减少28.7亩,减幅18.28%。棉农反映,2015年度棉价持续偏低,籽棉收购初期价格在3.0元/斤,后面是边收边降,目前三级白棉只卖2.7元/斤,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另外,土地流转后,大部分承包者种上了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加上劳动力外流等因素,致使植棉面积连年下降。
来源: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