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式更新换代快、价格便宜、功能增多…...这些快时尚服装似乎形成了服装行业的“快餐文化”,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服装的巨大需求。然而,随之到来的却是质量的缺失。根据《2015年上海市休闲服装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纤维含量、PH值和异味等项目检验后,60个批次中共有8个批次的休闲服装产品不合格。
快时尚服装是针对现代人群的快节奏生活应运而生的新型服装,低价、时尚和更新快是其显著优点。据悉,为了抢占市场,快时尚服装品牌会根据潮流趋势,在几周内完成产品设计、加工生产和市场配送的一系列生产销售流程,并且价格亲民、产量多,逐渐成为服装业里的一只“领头羊”。以某知名快时尚服装品牌为例,其供应链周期平均仅需10到15天,每年库存周转达到12次左右。
但是,这只“领头羊”也需要更多、更丰盛的“草料”,品牌的设计能力、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配送速度等就是快时尚服装品牌的“草料”。其中,生产质量无疑成为了“草料”关键,有没有质量决定了快时尚服装品牌的竞争力。目前,面料差、做工粗糙以及色牢度、PH值和甲醛含量等性能不达标成为部分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主要质量问题。为解决以上质量问题,快时尚服装品牌可以寻求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合作,获取相关认证证书和检测报告,尽快完善产品。
现在国内纺织品检测认证机构已发展成熟,具备完善的技术条件和规范流程,以英格尔检测为例,其可在4到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样品的尺寸变化率、皮质鉴定、色牢度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项目测试,为快时尚服装品牌提供高效的认证、检测和分析的一站式服务。质量“草料”得到保障,快时尚服装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领头羊”。
快时尚服装行业已经进入高发展时期,如何避免成为“快餐文化”的一员,求得质量和速度兼备是每一个品牌应当思考的问题。
来源:中国针织网
“以前一台机器要两个人守着,自从引进意大利LONATI智能袜机,现在一个人可以看两台机器,不仅节约用工,产量也翻了两倍。”3月19日上午,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西南智能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建新告诉笔者。机器换人、产业转型,标志着沭阳针织产业正进入新的“智能时代”。
“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针织产业的融合,打造沭阳智能针织特色品牌。”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说。
纺织产业是沭阳县“2+1”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该县共有纺织企业2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去年,该县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3.11亿元,增长23.5%,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6%,稳居苏北第一。
为了积极应对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沭阳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推动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烟台宋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沭阳投资兴建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建设智能纺织装备生产线16条,形成年产智能提花机 3000台套、智能喷气织机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其中,该企业生产的智能高档提花织机,可以将“清明上河图”这样复杂的图案,栩栩如生地织到面料上。目前“宋和宋”电子提花机销售额和规模均处于国内行业第一位。
“围绕智能特点,深入研讨针织行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形成产业链联动的高度集约型智慧产业。”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卞建军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沭阳针织业在“经济冷环境”下出现了“热”发展的“沭阳现象”。在“智能时代”,沭阳的纺织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依托技改,对产品及技术进行更新换代。在江苏宝娜斯针织有限公司,车间内的工人正在紧张地给袜子进行缝合、包装。“缝头,是袜子生产中最为繁琐的一道工序。一个手脚快、眼神又好的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加工约400双袜子,一般熟练工的产量则为300多双。”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仅仅这一道工序,一双袜子的生产成本就要几角钱。他表示,这些工序将由机器人替代,只需要一个人操作机器,产量就可抵上之前的四五个工人,每年可省下不小的人工成本。
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今年3月初,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在沭阳奠基。新建的智能针织产业园占地101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额超10亿元人民币,是针织行业标杆性工程。目前园区基建工程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已入驻企业4家,达成入驻意向针织项目3个,力争用5到10年,成为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把沭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针织名城”。
机器换人,促进了沭阳纺织业发展。去年,沭阳县共招引亿元以上纺织项目12个,协议投资总额达49.5亿元。
来源:中国针织网
说起新疆精河,人们首先想到枸杞和棉花,这是精河县的两张“名片”。然而,近两年纺织服装产业在精河异军突起,已成为令精河人自豪的新“名片”。
前不久,记者走进位于精河县工业园区的新疆驼露地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不是人们常见的木结构简易织毯机,而是一排排大型的现代化织毯机,在生产线上的机织地毯像布匹一样从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当流下生产线时,已是带有少数民族图案或卡通图案的精美艺术品。
精河县招商局局长王敏向记者介绍说,新疆驼露地毯有限公司是从山东招商引资的企业,产品主要开拓西北地区和独联体市场。新疆传统地毯是手工地毯,主要产自喀什、和田两个地区,年产量在45万平方米左右,而新疆驼露地毯有限公司生产的是机织地毯,具有产量大、周期短、价格低的优势。去年建成的一期项目可以年产250万平方米机织地毯,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形成年产500万平方米机织地毯的能力,可以说,精河县将成为全疆最大的地毯生产基地。
走进精河县维郎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制作工装。总经理吴福志说,母公司是山东汇泉集团,近年来,沿海的纺织服装企业招工很难,工人回乡不回厂,导致公司承接的国内外订单只能完成10%,其余 90%的订单只能转给其他企业。因此,山东汇泉集团下定决心在精河建厂,今年投资新建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14个厂房,用工数量今年底将达500人,明年底将达到2000人,是母公司用工人数的2倍,将主要生产夹克、风衣、棉衣、衬衣、裤子、毛衣等,今年就可以生产100万件服装,产值1亿元左右,计划在 5年内发展成北疆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
谈起在精河建厂的好处,吴福志说,首先是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精河县政府对企业招工给予了大力支持,免除了企业后顾之忧;其次是方便开拓欧洲市场,母公司不少订单来自欧洲,如果由母公司生产,海运到欧洲要一个月时间,如果放到精河生产,通过亚欧大陆桥运到欧洲,只要7天时间。
精河县副县长叶家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4年底,精河县工业园被自治区确定为全疆七个纺织服装产业园之一,给予政策扶持,精河县紧紧抓住了这一重大机遇,2015年与2013年比,纺织服装企业从4家增加到22家,今年还将引进10家纺织服装企业。
来源:中国针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