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生命萌芽的淡绿和明黄搭配,吐露出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不是么?家也该有朝气的样子了。看着那个沉睡了一冬慵懒的家,是否想让家换个清新模样?在这个色彩当道的季节,鲜艳的色彩可以让空间迸发出更多欢乐和愉悦,恰到好处的色彩还能让人心情愉快。
在经历了一个寒冷的节日后,我们对暖洋洋的春日充满了期待。一把造型独特的椅子,一副色彩绚烂的窗帘,一套花朵图案的餐具,数个触感柔软、清新活力的靠垫……就能搞掂一切。何不来一个春日“家居换装曲”,把日渐而来的暖意迎进房间的每个角落。
时尚布艺传递春的气息
关键词:活力色小清新
在这个草木生长的季节,舍弃冬日里的严寒,爱家也需要一种全新的春日解读。活力色彩与清新自然风的搭配,将成为春天里的关键词:没有冬日的凄冷,也没有夏日的炙热,阳光耀眼而不失柔和。早春的气息施施然地来到,无论是鲜果般活跃的明艳色系,还是宁静温和的淡彩色系,都能唤醒人们潜意识里对春天的感知。
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基调。表生命的色彩——绿色能使整个家居色调提亮,充满活力,而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营造出春日阳光的感觉。如果再点缀一点让人感觉温暖而没有压力的粉色,那么一幅颇具阳光活力、花草生命力的画面便铺展开来。希望柔和一些的,那么,白色、大地色、原木色都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家居换装离不开时尚布艺,色彩、图案、质地的多样性使任何你想要的效果都可以通过它来实现。棉麻制品,总能摄入第一眼便带给人温暖与自然。春天到了,客厅里的桌布、沙发罩,卧室里的被褥、枕套,还有窗帘,要脱下厚重的深沉色系,可以用绿色等主色搭配部分明黄和大地色;材质上选择棉麻,则会在视觉上迅速营造出初春感觉。当然,白色、淡绿、淡紫、淡蓝等冷色调搭配小碎花或其他另类图案,也会有一种轻盈浪漫的舒适感。去年的潮流印花元素,今年还会继续风靡。鲜艳的色彩和绚烂的花朵,仅凭在图案上的选择,同样可以渲染出浓浓春意。采用藤蔓植物、小叶花朵、大型花卉作为花形元素来点缀房间,其所创造的灵动、生机能够营造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
花草绿叶唤醒春的生机
关键词:青春派自然风
餐厅和厨房是最需要春天气息的地方,最能摆弄出风情的办法,一是质地,二是色彩。所以布置起来一定要精心、特别。这个时候杯碗器具最容易改变,冬日你偏爱的大红、金色、咖啡色等重颜色的器皿要收藏起来了,换上带点一抹绿色、蓝色、鹅黄色等清新颜色的器具,会让你感觉每顿饭都吃得清淡适中、心情愉悦。
空间布置得像乡间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无疑会让人神清气爽。明亮的空间是让空气感到清新的重要因素,颜色含灰度不能高,要始终保持一定的亮度。而高明度的原木色或略含灰度的蓝绿色在色彩感觉上比较对味,也更适合厨房。极有生命力的盆景和鲜花,可以摆在花架上、窗台上、餐桌上……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光照,这些花草就会令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生机勃勃。无论是一只陶罐配一把野花,还是一排玻璃杯搭几枝百合,没有定式,却能表达生命,展示春天的盎然。
花朵也是餐厅不能缺少的重要装饰道具。桌椅的更换难度很大,因此就要在桌案摆件上做文章,那么花束就成了最好的道具,摆上鹅黄、浅白等淡颜色花朵的花瓶,点缀大片绿色叶子植物,桌案上顿时多几分生气。在闲暇的时候,不妨摆上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碗,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艺术性的摆设。比如把葡萄、杨桃、切片木瓜等水果制成拼盘“静物画”,衬托两三片绿植的叶子,漂浮在果碗边缘,作为餐桌上的中心装饰品。弥漫着水果香的餐厅让你一踏入,就会食欲大振,精神也饱满了不少。
个性饰品开启春的浪漫
关键词:赏格调品韵味
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家里还需要保留一些保暖材质的家具,而为了强调春天的活力气氛,可以用淡黄、果绿色来搭配厚重质感的家具,达到视觉上的入春效果。比如带有妈妈味道的天鹅绒沙发,把它和色彩轻盈的视频组合起来,让保暖材质在明亮的春日色彩里延续记忆中的温情。
春天里,可别忽视了这小小靠垫的作用。随着靠垫摆放位置的不同,你可以在色调上进行区别,从而营造浓郁的春日氛围。卧室中的靠垫要以暖色为主,同时要兼顾与床品、窗帘色彩的协调;客厅靠垫的颜色应该采用明快的色彩,这样会给整个空间带来更多的轻松感;儿童房间的靠垫则可采用卡通印花布制作,从而增添更多的童趣。这样一些小小的跳跃或改变,会让人在这浪漫的春日产生无限遐想。
在壁挂日益流行的今天,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各种图案来提升房间所创造的格调和韵味。一幅草长莺飞的壁画会增加春的气息;一块蝴蝶翩然飞舞的挂毯会给乍暖还寒的春天增加几许温暖……一个小小的壁挂所创造的趣味,会是主人个性品位的展示。
来源:中国纺织网
导读:一种意境,一种心情,一种素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此款服装之上,抛开了那些奢华的修饰,用传统和经典抒怀着一种禅意。
一种意境
一种心情
一种素雅
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此款服装之上,抛开了那些奢华的修饰,用传统和经典抒怀着一种禅意。
来源:互联网
3月23日,新锐独立设计师陈建宁携其同名轻奢品牌JANET CHEN 2016秋冬系列——“重逢”亮相2016秋冬深圳时装周,设计师用设计和创意点亮秀场,以特立独行的思维展示了她的T台艺术,掀起一股“雌雄同体”的中性风潮。
当日秀场,鲜肉男团AEGBOY也穿着JANET CHEN的服装出席了现场观秀,他们表示一直很喜欢JANET CHEN,觉得设计师的设计很有个性和特点,服装立体的剪裁、廓形的设计、包括魔鬼鱼和勋章之类的元素都很酷。整体风格非常具有国际范,所以这次特别从外地赶来出场看秀。
除了明星艺人捧场,此次JANET CHEN 2016秋冬系列发布秀的开场也是一大亮点。上海画家戴牟雨先生现场利用特殊材料作画,,设计师当场把画作设计成衣服穿到模特身上,展现了品牌环保的理念和艺术跨界的特点。
据悉,JANET CHEN 2016AW系列名为“重逢”,艺术灵感源自于设计师陈建宁与上海画家戴牟雨先生的重逢,他们相识已久,都属于在各自领域坚持前行的行路者,惺惺相惜。戴先生的画作干净细腻而暗藏升发力量,有极简的几笔也有极繁的满目,与Janet Chen的融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展现了艺术的流动性与都市化,年轻与时尚化的产品更有底蕴。
当天秀场上,模特精彩地演绎了JANET CHEN 2016AW系列,多方位展示了服装的立体层次,揭示了品牌中性帅气、易穿、高性价比的风格。
据悉,此次系列服装,不管是立体装饰物或是撞色图案都把面料经过印花切割后,再组合重叠经过复合或多次针合等复杂工艺,体现独特的材料间的“重缝”,匠心独运!此外,在面料质地上坚持选用高品质的桑蚕丝,棉还有羊毛或羊绒的混纺,提升了品质和暖意的皮草适当切入层次,也彰显了设计师的细致、挑剔和完美主义。
秀后,设计师陈建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Janet Chen的中文名是“兼持”,“兼持”乐于在男女装的界限间自由穿梭,自然的时尚与帅气,借用“男友”的廓形随意穿搭,不受限的我行我素,是张扬个性的轻奢设计师品牌,它的目标顾客群是穿着跨性别者,包括艺术与设计的爱好者及其工作者(绘画、雕塑、设计、音乐、表演等领域)。
对于品牌建立的初衷,设计师陈建宁表示,近年来传统大牌奢侈品市场低迷,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的时尚品味在慢慢改变和提升。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品牌的知名度并不是选择商品的唯一要素,更重要的在于产品的组合、创新、更新速度以及价格定位等,这些才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要新面孔,而价格轻奢的独立设计师产品其实是消费者不错的选择。为此,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陈建宁毅然决定放弃服装公司的高薪工作,并于2014年底创立了同名品牌“Janet Chen”。她希望通过Janet Chen这种“兼持”的风格和中性的设计,给顾客多一些个性新鲜体验,多一种穿衣指导和搭配选择。
陈建宁还表示,此次在深圳时装周的首秀走秀很成功,也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众多现场提出订货购买邀约,这次时装周结束后,她会着力把大家喜欢的产品扩大销售通路,让更多的人喜欢和穿上JANET CHEN的服装。她想通过一些概念化的设计,彰显设计的“匠人”情怀,并且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不止有“中国制造”,还有“中国设计”、“中国品牌”。
对话设计师
EFU记者:Janet Chen 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陈建宁:Janet Chen 是在2014年创立的。那时候我在深圳一个主攻皮草的高端女装品牌做产品开发,老板非常赏识和认可我,觉得我的能力和为人都不错,也懂得处理危机的方法。所以,当我提出离开去创立自己品牌的时候,她很支持我,并且给了资金投入,这也是我创业的第一笔资金。此外,我也很庆幸是在深圳做品牌,近几年深圳政府对新兴的服装小企业有一定的扶持,深圳服装协会对此也给予了很多帮助,就是在这样的良好背景下我创立了“Janet Chen”。
EFU记者:Janet Chen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品牌定位和主体价位是?
陈建宁:Janet Chen的中文名是“兼持”,品牌定位:中性帅气、易穿、高性价比的轻奢设计师品牌,主体价位在599~3000元之间。我们的目标顾客群是艺术与设计的爱好者及其工作者(包括绘画、雕塑、设计、音乐、表演等领域)、穿着跨性别者。品牌概念是“自然的雌雄同体”。“兼持”乐于在男女装的界限间自由穿梭,自然的时尚与帅气,借用“男友”的廓形随意穿搭,不受限的我行我素,是张扬个性的轻奢潮牌。我们注重开发有创意的精致手工制作工艺,结合高品质的天然丝、毛、棉等纤维及其新式混纺面料运用,在展现每一季主题内涵的同时兼顾实穿性。
EFU记者:为什么要选择做中性风格的服装?
陈建宁:每个独立设计师的设计风格都跟自己的喜好有关。像我比较喜欢帅气的、中性的、有型的东西,所以我在定位这个品牌的时候就选择了这种风格。而且,“中性”风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走在潮流前端的一种风格。我希望通过这种“中性”的设计,给广大消费者多一个选择,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多一些自由的表达空间。
EFU记者:Janet Chen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什么?如何在服装中体现?
陈建宁:大多来自于电影、音乐、旅行,给一个概括总结就是源自于艺术。我去年的秋冬时装系列就是源自于我在欧洲的旅行,那时刚好是圣诞节前夕,我逛了很多巴黎、英国的跳蚤市场,发现了很多很好玩的东西,例如一些二战时的小勋章,这些就成为我的军旅系列的灵感。至于刚发布的2016年秋冬系列,也是这次深圳时装周走秀的JANET CHEN 2016AW“重逢”系列,就比较突出艺术性。这个系列灵感源自于和上海画家戴牟雨先生的重逢,我们相识已久,都属于在各自领域坚持前行的前路者,惺惺相惜,也很有默契。我把戴牟雨先生先生画作的几何图形和线条印到了各种布料上,做成了衣服。
EFU记者:Janet Chen走中性风路线,为何作品中也有一些低胸、吊带的偏女性化的设计?
陈建宁: 因为我喜欢把一些硬朗的东西和柔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方说,我做的这件女性化的低胸吊带裙,是要配一些肩膀很夸张、硬朗的外套的,我觉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东西撞击在一起很有趣,而且能给顾客在穿搭上有更多的选择性。而且服装细节的处理都会有硬朗的一面。
EFU记者:现在“中国风”很火,您会考虑推出类似的系列吗?
陈建宁:实际上,我觉得中国风已经被很多设计师做得很好了,所以暂时不会考虑。对我来说,那种太直观的格式化的中国风不太适合我,不是我的喜好。我更喜欢那些东方的裁剪,而不是一些盘结、祥云图案等概念化的传统元素。例如这次2016秋冬系列,我用到了一些中式领的衬衣,我采用的是这种剪裁。
EFU记者:您是如何走入服装设计这一行的?
陈建宁:我从小就喜欢画画,5年级时开始学国画,然后我小时候就喜欢给芭比娃娃设计和缝衣服,还曾经去家里附近的小工厂捡废布回来给它做各种各样花色的小衣服。后来考大学就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然后就这么一路坚持走来。
EFU记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服装设计之路并不好走,是什么信念让您坚持下去?
陈建宁:因为热爱和执着吧,我一直觉得,做服装的人都必须具备这两种特质才能坚持下去,一如我的品牌的谐音——“兼持”,兼顾的“兼”,把持的“持”。它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坚持不放弃;二是兼顾,包括男女的、中性的、自由的。
EFU记者:您曾经服务过很多服装公司,这些经历对您现在做个人品牌有什么帮助?
陈建宁:我在深圳的一些女装品牌公司做了十来年,定位是商业服装设计师,做的衣服会比较实穿和市场化,也比较淑女,因为这几个品牌的服务群体都是以中淑(30岁起)为主,这些人有一定的阅历和消费力,也是服装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人群。所以,这十年,让我积攒了一定的市场经验,我比较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能够很快地识别消费者的体型特征、气质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一点对我以后做品牌有很大的帮助。
EFU记者:什么原因促成了您离开这些服装公司自己创业?中间的转折点是什么?
陈建宁:其实我很感谢曾经服务过的这些品牌,因为他们让我学会和掌握了做服装的流程和积攒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在这些品牌里,我从刚毕业的助理做起,一直做到设计师、主设计师、设计经理再到总监。一个品牌的整个运作流程,包括风格把控、市场营销、后期管理等等我都走了一遍,再加上资源的储备,这让我知道了如何独立去操作一个品牌。也是因为这些经验的积累,让我想自己去尝试一下创立自己的品牌。
EFU记者: 创立品牌曾经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您的创业历程是怎么样的?
陈建宁:资金是最大的困难,我想大多数刚出来做品牌的设计师都有同样的困境,所以我是用了最省钱的方法来创业。这个得感谢我之前做服装积攒的资源和经验,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EFU记者:事实上,做独立设计师品牌,遇到的困难是否比预想的多?
陈建宁:是的,多很多。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困难:一个是资金,一个是销售。资金方面,因为我们投入比较少,独立设计师比起大品牌肯定是做不了大投入的,资金会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然后是销售,国内的独立设计师的销售通路并不成熟,无形之中,设计师品牌就要承受很多的压力。
EFU记者:Janet Chen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入驻了哪些电商平台?
陈建宁:主要是走买手店和网店。不过,目前情况下,我们还没有很多精力去做网络市场这一块,除了自己的淘宝店,我们只选了现在中国最大的设计师电商平台D2C来合作,销量还不错。未来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也会考虑自己做实体店。
EFU记者:Janet Chen还提供定制服务,这一块跟品牌的主线业务有什么不一样?
陈建宁:定制,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和构想,还没有大力去推。我的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Janet Chen的客户主体群是80后和90后,是有个性又比较年轻化的消费群。他们穿衣服比较潮一点,想法与众不同一点,审美比较好,喜欢和艺术相关的东西,此外,他们比较中性、或者本身就喜欢帅气一点的穿衣风格。这样的群体会有“定制”方面的需求。
EFU记者:很多中国设计师表示在中国很难找到好布料,您是如何看的?Janet Chen的用料有什么讲究之处?
陈建宁:我之前做服装积攒了一些工厂和供货商资源,所以在这一块上并没有觉得很难。我们在用料上一般会挑选一些天然纤维,包括丝、棉、麻、毛这一类的,舒适度比较好。也会尝试一些特殊面料,自己做一些加工。例如,这次时装周上发布的JANET CHEN 2016AW“重逢”系列,这个系列强调立体层次感,不管是立体装饰物或是撞色图案都把面料经过印花切割后,再组合重叠经过复合或多次针合等复杂工艺,体现独特的材料间的“重缝”,提升品质和暖意的皮草适当切入层次。
EFU记者:Janet Chen 在布料上很舍得投入,这是否会影响销售价格?
陈建宁:对,我们的开发成本很高。不过,我们的销售价格在599——3000元人民币之间,并不算高,盈利点也不算高,我是故意把成衣的价钱压低了一点,有比较过行业里的价格,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拉低一点。此外,因为我们是新品牌,还是想用大众比较能接受的实惠价格来推广,让更多的人能买到、能喜欢我们的东西。
EFU记者: 您是如何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
陈建宁:未来市场对于原创或设计创新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给予设计师越来越大的发挥和发展空间,所以,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有很的空间。其实,只要在做设计的时候,同时兼顾和考虑一下品牌目标顾客群(消费市场),在了解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时尚设计就可以了。
EFU记者:Janet Chen 定位为“轻奢”,您是如何理解“奢”的?
陈建宁:轻奢是近一两年流行起来的概念,它源自于一些年轻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需要一些时尚和个性一点的东西,对品质感有一定的要求,能接受稍微贵一些的东西。实际上,我也没有很详细去区分潮牌和轻奢的概念,Janet Chen就是一个新锐的独立设计师品牌。
EFU记者:最近奢侈品牌都在降价,市场普遍认为会打击价格越来越贵的独立设计师品牌,您是怎么看的?
陈建宁:会担心。一个设计师品牌会因为成本导致价格无法下降,但是价格虚高也不好,只能根据市场情况,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市场能接受的,包括设计师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做适度调节,以此维持运作,也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像Janet Chen的价格定位,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虽然利润低一点,但是对品牌推广会有帮助。
EFU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原创设计市场的发展?
陈建宁: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对于设计师来讲,不管是市场接受度还是行业接受度,还有一些政府的扶持,我觉得算是一个春天吧。这个实际上是早几年就慢慢积累下来的,到近一两年才爆发出来。例如在深圳,本身服装企业就多,设计师更不少,在这样的沃土之上,必然产生一些有实力有高度的设计师。不过,竞争也会很激烈,出来容易留下难,大浪淘沙,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吧。
EFU记者: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您有什么优势在原创设计师品牌中脱颖而出?
陈建宁:作为一个新锐独立设计师,我的资历尚浅,品牌创立的时间也没多久。我只是抱着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我没有给自己定一个特别高的目标,我只是尽力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过,我相信,当你自己的东西做好了,自然就会有一些条件和机遇找上你。至于优势,最直接的就是看产品,我觉得我们的中性化、军旅风格还是会让很多人认可和记住的。
EFU记者:目前有哪些明星、名人穿过Janet Chen的衣服?
陈建宁:谢娜、叶一茜、TFboys、王源,还有赛车手周勇等等,现在还有一些在预约和接洽中。
EFU记者:Janet Chen 从2014年创立到现在,您对品牌现在的发展状态是否满意?您的理想状态是?
陈建宁:发展态势不错,有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不少困难。我希望能做成一个国内有知名度、拥有一定实体店铺的一个设计师品牌,重点是希望得到市场的认可。
EFU记者:除了服装,您还设计和推出了一些口罩,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建宁:做口罩其实是机缘巧合。刚开始做是为了搭配今年的魔鬼鱼系列服装,拍画册走秀需要。结果出来后,很多人喜欢,买手店也表示销量不错,所以我就重点考虑这个口罩的设计了,刚好也符合现在国内环境污染的环保话题,可以说,口罩已经是一个刚需。未来我想把它作为我们品牌的一个重点系列去做,去开发更多和不同价位的款式。这个也符合一部分明星的隐私和时尚需求。
EFU记者:谈谈您最近的目标和未来的规划。
陈建宁:最近都着力于品牌的发展,规划方面我想在兼顾市场的同时,在未来做一些更加概念化、设计更大胆的限量款。我有一个梦想,想通过一些概念化的设计,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不止有“中国制造”,还有“中国设计”、“中国品牌”。现实中,我们的制造技术已经很完善了,国外大牌的顶级服装我们都可以做出来,现在缺的是这种设计概念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原创设计师的出现和努力。把“型”与“意”结合。此外,我还想在这些概念化的设计中强调“匠人”的情怀。例如我现在的每个系列都有一些特别的元素在里面,包括一些勋章片、皮草切割,我会花很多心思在这方面钻研,希望都有一些不一样的特别的LOGO性的东西在里面。这也是“兼持”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