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衣物更新速度增快,废旧衣物逐渐增多,而这些废旧衣物如何处理如今已成为不少人的心病。记者了解到,甘肃兰州目前正通过投放回收箱、设立慈善捐助点等多个方式,回收废旧衣物,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在实际过程中,当地尚未建立有效的废旧衣物回收、处理、加工和再利用方面的系统和运行模式。业内人士建议,旧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巨大,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回收体系、加工体系等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评价体系,在实现环保理念的同时,形成再生资源产业。
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前景广阔
对于旧衣物的去处,人们希望将能穿的衣服捐赠出去,以帮助确有困难的群众,但是,捐赠衣物困难重重。一方面,普通群众很难了解受捐对象所需衣物数量、类型等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他们也很难统一将衣物进行消毒处理等,这导致旧衣物通常被当作垃圾扔掉,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兰州市政协常委林建平长期关注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市场。他的一份提案指出,当前,兰州近郊四区常住和流动人口在300万以上,每年淘汰的废旧衣物应在3万吨以上。按材料分,有棉质、化纤、混纺、毛质、皮革、橡胶等类,按用途分,有衣裤、鞋袜、床上用品、沙发铺垫、地毯等类。
林建平表示,如果旧衣物未能很好地循环利用,而是被随手抛弃的话,水质、土壤、空气等都会受到污染。“如果这些废旧衣物全部通过焚烧处理,所产生的物质含有致癌成分,如果按垃圾填埋的,由于棉质易腐烂,化纤难降解,对土壤和地下水会产生污染。”
记者了解到,我国大多数城市都被废旧衣物的“去处”所困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绝大多数旧衣服都没有被重新加工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
“但事实上,这些废旧衣物都可以通过回收、处理、加工,成为再生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目前很多国外地区已将废旧衣物回收利用作为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门类,潜力巨大。”林建平告诉记者。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还能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同时还能将其资源化应用到建筑材料、水利公路、医疗卫生、汽车内饰、家具制造等诸多产业。
企业政府积极助力废旧衣物回收
2015年,兰州市一家企业联合兰州市慈善总会和民革兰州市委员会在当地小区投放废旧衣物回收箱,以解决群众“捐赠无门”、资源浪费的情况。
这家名为“豪泽商贸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当地30个小区内总计投放了100个回收箱。“群众积极性很高,每隔三五天,箱子就会投满。”企业负责人谢帅坡告诉记者,对衣物分拣后,公司会将八成新以上的衣物消毒处理,捐助给贫困地区有需要的人。而低于八成新、成色差,以及有破损的衣物经过处理后,会被制成覆盖蔬菜大棚的农用保温棉。
谢帅坡告诉记者,该企业计划总共投放5000个回收箱,覆盖全市每个小区,让人们的爱心有去处,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除了企业积极行动外,从今年起,兰州市将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购买慈善组织服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80%的乡镇、街道建立慈善分会,50%的乡镇、街道设立慈善超市,各县区设立20-50个慈善捐助接收站点。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石萍认为,通过不同方式回收利用废旧衣物,为人们发挥环保和慈善理念提供了最直接和便利的方式,这既能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又能助力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氛围的形成。
记者了解到,当前,旧衣回收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慈善机构通过募集的方式,二是环卫系统通过垃圾分类的方式,三是回收企业依托政府循环经济类项目开展旧衣回收。包括兰州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旧衣回收方式,上海、广州、沈阳、温州等多个城市都陆续开办了慈善超市,由社区接收市民旧衣物捐赠,捐赠物经处理后无偿发放给困难群体,或将捐赠物变现,所得钱款再用于救助困难群众。
目前,一些企业将回收购买来的旧衣物通过人工分拣方式利用技术处理后,作为新材料,或生产出汽车、家电用隔音隔热材料,或作为毛绒玩具的填充物、造纸业的原料等。
记者了解到,上海一家专业回收企业,将购买来的旧毛纺织品通过人工分拣方式,采用环锭纺与气流纺相结合进行纺纱。公司每年回收700吨废旧原料,年产640吨纱,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回收市场亟待政策护航
林建平等受访人士表示,国外已有很多地区实现了废旧衣物综合循环利用,利用废旧衣物制成再生纤维布块、汽车坐垫等环保产品,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据介绍,日本推行旧服装回收活动,87%经翻新后通过联合国难民署捐赠给难民,3%的旧服装用于发电,10%加工成为绝热材料。早在1978年,瑞士成立了公司,专门回收和利用旧衣物。在美国,80%的旧衣会翻新捐赠,另外20%则主要用于再生利用。
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是对于旧衣的回收,并没有相应的配套条款。因此尽管废旧衣物回收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包括兰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尚未建立有效的废旧衣物回收、处理、加工和再利用方面的系统和运行模式。
林建平、谢帅坡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宜将废旧纺织品纳入当地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研究合理可持续的回收利用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出台各种鼓励发展的政策,尤其要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废旧衣物回收加工业,建立的废旧衣物回收、处理、加工和再利用体系,引导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民革兰州市委员会对兰州废旧衣物回收加工行业进行过调研。此项调研建议,按照国家对回收行业和再利用企业相关政策规定,应对废旧衣物回收、加工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同时,应协调街道社区、房管部门、物业管理单位,准许废旧衣物回收加工企业的回收箱、回收车辆免费进出居民小区,以支持废旧衣物回收加工企业的发展。
“将废旧衣物通过筛选、分类、清洗、消毒、分离、加工,形成不同类型的再生资源,加工成不同类型的工业产品,变废为宝,如再生纤维布块、工程保温棉,农用保温棉被、汽车坐垫等,进入市场销售,形成再生资源产业,增加产值和税收,还可解决一部分人员就业。”林建平说,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旧衣物捐赠新旧标准、卫生标准和处理流程,使捐赠用于公益帮扶事业的衣物,符合完整、卫生、安全的要求和被捐赠人的心里接受程度。
来源:中国纺织网
作为法国国宝级艺术家,炙手可热的造型师、时装设计师、雕塑艺术家和摄影师,Marie Beltrami出现在巴黎时装周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这一次,这位“疯狂”的时尚ICON,居然穿上了安莉芳旗下高端内衣奢侈品牌Liza Cheng特别订制的中国龙袍,中西合璧的国际范儿,吸睛杀伤力爆棚,一亮相谋杀了无数菲林。
图注:Marie穿上了Liza Cheng品牌送给她的礼物
图注:Marie与国际女星Arielle Dombasle
图注:Marie与红底鞋创始人Christian Louboutin,Christian Louboutin表示,能在巴黎时装周上看到中国元素和中国品牌的出现,实在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
图注:Marie与著名珠宝设计师Betony Vernon
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融,龙凤呈祥及色彩斑斓、寓意团圆美满的花卉云水图案被赋予了更多时尚性,也成为安莉芳垂青的设计元素。设计师采用纯手工云锦面料,运用立体裁剪、无缝对接、扣花工艺以及纯手工近万颗烫钻,整件披风精细繁复,华贵大气。
Marie女士去年12月出席安莉芳40周年庆典,那时还顶着一头粉红色头发、穿着粉红色礼服,直让人大呼“太少女啦”。然而不过数月,Marie已披上龙袍,“攻”气十足,简直是一个大写的女王力Max!
图注:2015年安莉芳40周年庆典上,Marie与安莉芳集团CEO郑碧浩女士,一身粉红装扮“少女感”十足
图注:披上安莉芳特订龙袍,Marie女王火力全开;图左为安莉芳市场与品牌中心总监文青女士
游走在少女与女王之间的Marie,又是如何相中了安莉芳的中国“龙袍”呢?原来去年12月Marie出席了安莉芳的40周年庆典,在安莉芳的时尚年代大秀上,Liza Cheng品牌的一组中国风系列服饰备受她的青睐,便提出让Liza Cheng为她特别订制一件,因此也就有了巴黎时装周上这惊艳一幕。小编现在就带小伙伴们再回顾一下这组中国风服饰吧~
有人说,安莉芳的成功在于西学东渐,是以先进的科技力量和专业的制作工艺取胜,那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安莉芳,因为她的骨子里是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
作为国内最早提倡复古潮流的领袖企业,安莉芳相信“一切过往的东西都会是一个新的启发”,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内衣设计相融合,在保留中国传统元素和精髓的同时,又结合了现代内衣的细节设计和精细工艺,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韵味。
近年来,Liza Cheng品牌一直与Marie Beltrami保持着亲密合作关系,Marie曾在多个场合流露出对Liza Cheng这个中国内衣奢侈品牌的喜爱。事实上,每一款Liza Cheng产品,均由20年以上经验技师全手工缝制,平均耗时12-18个月不等,经过漫长且不间断地修改和调整,最终将每一件精美绝伦的成品完美呈现,可以说Liza Cheng每一件内衣都是一个流动的艺术品。
小编觉得,正是Liza Cheng这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信念,才俘获了Marie Beltrami那颗“优雅而高贵”的巴黎之心。
来源:中国纺织网
连亏三年后首次盈利 互联网转型初见成效
2016年3月17日,这一天,53岁的李宁携着公司首席财务官曾华锋现身李宁业绩发布会。与前几次相比,这一次李宁的底气更足,皆因连续亏损了三年的李宁公司,终于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
年报显示,2015年李宁公司的年度收入为70.89亿元,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17%,而2014年经营亏损6.43亿元。在整体毛利率与2014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的情况下,运营费用的下降,使得李宁公司的综合盈利大幅上升。
时间倒退回2010年,那是自李宁公司成立以来最巅峰的时期,该年营业额一路攀升至94.78亿元,距离百亿大关只是一步之遥,傲视同行业的安踏和匹克。但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行业寒冬对李宁造成致命打击,2012-2014年期间李宁公司的亏损金额分别为19.8亿元、3.9亿元和7.8亿元,累计超31亿元。
2014年末,李宁重掌公司大权,当时的“救世主”金珍君随之下课。现在回头来看,服装行业独立分析师马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年金珍君提出的“聚焦运动、聚焦零售、聚焦中国市场”的“三个聚焦”都是正确的。
“行业整体回暖,以及过去三年的费用已经分摊,李宁公司实现盈利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李宁的功劳,但其实金珍君已经为公司扭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包括增加直营店等举措都是颇有成效的。”马岗认为,实际上金珍君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财报未能真实反映出他对李宁的贡献。
与凡客诚品老总陈年相似,过去一年李宁频繁向雷军等互联网思维高手学习,借着全国新一轮健身热潮兴起,李宁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设备获得不俗的发展空间。公开资料显示,李宁与小米生态链子公司华米科技合作推出的两款智能跑鞋,已经取得40万销售量的成绩。不过截至发稿时止,李宁公司方面仍未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相关提问。
近四年首次盈利
在2015财年中,李宁公司的年度收入同比增长 17%至70.89亿元,净利润1400万元。与2014年亏损6.43亿元相比,李宁这一国民品牌似乎重返正途。受益于渠道扩张更加均衡,李宁公司的零售、批发及电商业务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去年李宁公司提高直营店铺销售和盈利能力、加强与渠道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拓展电商业务使毛利增加和开支比率下降,成为实现盈利的几大原因。
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恢复扩张,截至年底,销售点增加了507个,总数 6133个,而经销商销售点净增加194个,李宁品牌产品于整个平台(含电商)的同店销售量也有所增长。同时,积压库存也得到了改善,在直营销售点净增 313个的情况下,李宁公司的存货原值仍降低20%。
李宁指出,集团旗下销售网络恢复扩张,今年计划净增300-500个销售点,当中一半属于自营店。他提到,旗下电商业务去年占收入8%,目标未来2-3年占比增至超过20%。
虽然在连续亏损三年后实现首次盈利,但李宁的前景仍不见乐观。
实现首次盈利主要得益于李宁将旗下红双喜品牌10%股权出售所得的净收益。2015年10月25日,李宁公司就宣布拟出售红双喜10%股权,并将产生收入约1.25亿元。李宁公司持股红双喜的比例从57.5%降为47.5%,仍为红双喜的最大股东。李宁公司首席财务官曾华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出售红双喜的交易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在中国体育产业回暖的大背景下,除了李宁之外,安踏、匹克、特步和361度都实现了增长,净利润增幅普遍在20%以上,国际体育大牌阿迪达斯、耐克也在中国取得业绩的增长。
李宁很清楚这场战役尚未结束,他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很累,“我看的不是今年能否继续盈利,而是明年后年以及持续的盈利能力”。
李宁掌权清洗旧臣
李宁公司成功扭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李宁本人重返公司管理层,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李宁本人上一次从幕后走到台前要追溯到三年前。2012年,国内体育品牌集体过冬,再加上此前李宁公司改掉了原有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改成了“让改变发生”,用户定位90后让库存飙升。这直接导致在李宁工作将近20年的CEO张志勇引咎辞职。
彼时,李宁邀请私募基金TPG合伙人金珍君加入董事会,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的内部事务与运营。随后二人一同主导了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并启动费用达14亿-18亿元的复兴计划。
面对李宁陷入的战略模糊、人事震荡、产品创新乏力、库存堆积的窘境,金珍君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即在6-12个月内,着力解决存货、成本、组织执行能力、渠道、专注核心业务和改善营销效率等短期问题;一至两年内改善供应链管理、营销和产品规划模式,以巩固公司在内地市场的地位;2至4年着手改造业务模式,在满足消费者品牌体验的同时,提高零售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在金珍君的带领下,2012年李宁公司扩大了直营业务,直营销售占比 20.8%,到2014年6月,直营销售占比38.3%,但他并没有扭转集团的衰败趋势。数据显示,2012-2014年期间,李宁公司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三年的亏损金额分别为19.8亿元、3.9亿元和7.8亿元,累计超过31亿元。
2014年年底,伴随着李宁的回归,金珍君在同一时间辞去了公司代理行政总裁一职,但仍留任董事会执行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宁重新挂帅后,公司品牌口号也改回了“一切皆有可能”。直至去年7月,李宁公司发布公告,称金珍君因追求其他业务承担而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执行副主席,二人正式割席。
服装行业独立分析师马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实际上金珍君此前推行的复兴计划并非无效,财报未能真实反映出他对李宁的贡献。“行业整体回暖,以及过去三年的费用已经分摊,李宁公司实现盈利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李宁的功劳,但其实金珍君已经为公司扭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包括增加直营店等举措都是颇有成效的。”
抢跑智能运动时代
李宁回归的这一年里,公司最大的变化就是朝着互联网方向转型。
2015年初,李宁开始带着渠道团队拜访了上海、广州等地的商超集团,包括大润发、广百、上海百联等,达成了多项连锁网点、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等渠道合作协议。李宁表示:“要以创业的心态去创造李宁新的产品、新的渠道、新的运营方式以及新的体验。”
拓展电商业务是李宁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2015年其电商收入同比上升95%,而且已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京东提供产品至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优化库存及运营效率。李宁透露,李宁品牌去年内地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从4.9%提升至8.6%,他指出电商业务毛利率较高,产生的利润更是实体渠道的两倍。
李宁认为,品牌需要从传统批发商向专业零售商转型,仍旧有太多的改变需要兼顾,“以构建专业零售系统这个角度来看,只完成了30%”。
马岗认为,李宁公司的电商渠道是有机会的,配合它自有的线下渠道,未来可以打造开放式平台,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分销更多的商品。“以后不仅仅是李宁的产品,还包括其他运动品牌的产品,这就是将来李宁公司互联网化的价值。”
与此同时,李宁与雷军的跨界合作带来的不但是产品上的成功,更是李宁公司的战略方向升级。去年李宁联合小米生态链子公司华米科技发布了两款智能跑鞋,其内置了小米手环制造商华米开发的“智芯”模块,智芯即小米手环“米粒”的变形版,将芯片安装在鞋底的相应位置,形式类似耐克的Nike+。
“移动互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习惯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商业机构提供商品服务的期望也正在改变。消费者对于休闲、运动、健康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更带给行业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品牌与运动项目相结合,在运动中创造用户体验,打造李宁价值之路,将是集团在可见未来的发展策略方向。”李宁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马岗分析称,李宁希望通过智能硬件将消费者连接起来,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数字化生意平台。“它的互联网切入点是智能硬件,通过智能跑鞋、智能球拍等一系列智能硬件,抓住消费者的入口,提供源源不断的与运动、健康有关的服务。智能运动时代才刚刚开始,而李宁目前跑在前面。但维持领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宁公司当下最缺乏的是执行力。”
来源:中国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