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借势轮出上涨惯性和疆内纱厂少量急用补库,错误估计了需求,埋头一路猛涨,回头一看不见纱厂跟进,当周籽棉收购、皮棉销售价格明显下降,内外期货下跌。现货市场呈现“采购商不愿买,轧花厂不愿卖”的僵持状态。产量预增,中国轮出导致进口减少,周边产品下跌,本周有望惯性下跌,寻求前期低点支撑。
期货方面。新棉大量上市,但市场还有大量低价陈棉有待消化,新棉销售遇阻,多头不敢发力,一旦价格达到仓单成本线,势必为套保客抬了轿子,期货贴水现货,没有仓单的支撑,空头砸而无力,盘面上下不得。郑棉主力CF1701上周五收于14840元/吨,周跌220元/吨,成交2356842手,增加252828手,增幅12%,持仓359158手,减少26534手,减幅6.9%,市场方向不明,换手增加,部分资金离场观望,持仓减少。
截至10月21日收盘,持仓前20席位,多单143968手,比前周减少3112手,空单172469手,比前周减少11546手,净空28501手,比前周减少8434手,空头势力有所减弱。套保持仓中,买持仓为0手,卖套保4643手,周减少880手。截至10月21日注册仓单675张,周减少62张,有效预报190张,周减少12张,现货升水不利于新棉注册仓单。本周技术上将考验40、60日二根均线的支撑,现货的下跌将对盘面形成压力,关注是否会形成期、现循环下跌。
现货方面。由于新棉涨的太快、太多,与市场现存的大量储备棉拉开了较大差距,价格已接近或超过通关现货美棉、澳棉,销售遇阻。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统计,截至10月21日,新棉销售率只有6.4%,部分企业迫于资金压力降价销售,截至上周末,新疆监管库提货报价主流手摘棉已从16300-16500元/吨降至15600-15800元/吨,机采棉已从15800-16200元/吨降至14800-15500元/吨。
随着价格进一步下降,纱厂库存陈棉也逐渐减少,需要逐步补库,本周开始新棉成交可望逐步放量,兵团价格本周可望明朗,对市场影响较大,估计新疆棉内地交货价在15000-15500元/吨后趋于稳定。长绒棉前期在细绒棉上涨的带动下,价格相对较高,收购成本普遍在20500-20800元/吨,由于内地陈棉仍有较多库存,价格也多在21000元/吨左右,新棉销售短期难有起色,除非以价换量。
新棉收购。据统计,新棉采摘率已完成63.8%,加工53.5%,销售6.45%,公检78.6万吨,其中新疆76.8万吨。由于新棉收购遇阻,籽棉收购价格也出现明显下跌,手采棉普遍降至7.3-7.4元/公斤,机采普遍降至6.4-6.5元/公斤。新棉质量明显好于去年,尤其长度、强力、“三丝”情况据了解各加工企业也十分重视。
来源:全球纺织网
如今,大规模定制存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家具、食品、服装等,它给客户提供了做“一天设计师”的机会,为顾客带来了独一无二产品的体验,从而吸引了大量个性化需求不能被标准产品所满足的顾客。此外在服装市场上,由于大部分客户都需对服装尺寸作轻微的调整,这也为服装大规模定制带来了需求。
但在定制中,时间和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定制的产品在时间和成本上超过了顾客的预期,则会失去现有顾客。因此,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低成本且又高效率的供应链,大规模定制难以实现。
有学者列出了基于消费的三个时间维度:上市时间,即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将它转化为产品或者服务,并将其推向市场需要的时间;服务时间,即从确认客户订单到交付或安装产品给客户并使满意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即应对不稳定需求而调整业务需要的时间。满足客户需求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产品更新速度。
裁剪与缝纫是制作横机针织服装的一种常见方法,但在无缝针织服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服装不同部位的部件、口袋和其他配件直接在针织横机上成型并编织在一起,去除了剪裁和缝纫操作,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加上无缝针织技术能生产“随需应变”针织产品的特点,为针织时尚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缝针织技术与大规模定制的结合,实现了设计、销售到制造的快速完成,同时给客户提供了积极的购物体验,而在产品制造前就已将服装设计好并出售给消费者的零售模式,又提高了以服装全价出售的可能性。此外,无缝针织工艺与大规模定制的组合将减少制成品展厅空间,从而节省了租金成本。因此,无缝针织技术适合于未来发展横机针织产品的大规模定制。
来源:中国针织服装网
进入10月,塔吉克斯坦南部哈特隆州的库尔干秋别市已有些许寒意。市区外一片一望无际的棉花种植园,成熟的棉花就像刚刚落下的雪花,十几台现代化大型棉花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着。
与此同时,塔吉克斯坦丹加拉市附近的一座现代化纺织厂机器轰鸣,这里生产的高级纱线正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棉花种植园和纺织厂都是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泰集团)在当地投资建设的项目。
2014年,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泰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启动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项目,依托新疆多年的棉纺织产业、区位、技术优势和塔吉克斯坦的环境、市场、人力资源优势,在当地打造一个现代化棉花产业基地,带动当地棉花产业,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
短短3年,产业园从蓝图变成现实。目前已有中泰新丝路纺织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泰纺织厂)、中泰农业产业有限公司、金谷农业公司3家中资企业入驻,投资11亿元人民币,并已形成棉花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
中泰纺织厂董事长肖瑞新告诉记者,这一地区因昼夜温差大,种出的棉花纤维细、强度高、含糖量低。但因种植技术落后、农机老化等原因,当地农民棉花种植基本是靠天吃饭,产量效益很低。而中国企业在棉花种植技术、深加工及资金方面有优势。中泰集团在当地建纺织产业园,就是利用了双方的优势。
从立项开始,产业园建设得到塔吉克斯坦政府大力支持。塔方向中泰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和金谷农业公司分别无偿提供22万亩和18万亩地种植棉花。这些土地曾是棉花地,后来长期荒芜。中国公司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及机械化采棉的棉花种植技术,颠覆当地人靠天吃饭的棉花种植观念。当地农民纷纷改种棉花,当地经济因棉花种植面积大幅扩大而受益匪浅。
在轧花厂里,一位名叫拉佐达的当地棉农拿着刚刚卖完棉花得来的厚厚一沓钞票,异常高兴。他说,当地纺织厂规模小,厂家收购棉花经常打欠条,而在中国公司的纺织厂卖完棉花就能拿到钱,现在当地人都把棉花送到这里。
离轧花厂不远的纺织厂,纺轮飞转,从轧花厂运来的皮棉正在这里制成高级纱线。今年8月,中泰纺织厂年产6万锭纱线的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依靠塔吉克斯坦的优质棉花和中泰纺织厂的先进设备,这里生产的高级纱线供不应求,产品还没下线就已订购一空。
肖瑞新说,中泰纺织厂从厂房设计到主要设备都是世界上先进的,中泰纺织厂把塔吉克斯坦的纺织装备水平整整提升30年。中泰纺织厂还将修建织布、印染和成衣车间,到时每年就能给塔吉克斯坦政府带来1亿元人民币的利税,给当地提供数千个就业机会,将极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