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批发市场,经常会听到一些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可是作为服装新人,我们通常不懂一些专有的名词,有时候就是因为不懂,会吃很多的亏,所以,在去服装批发市场进货的时候,知道批发商常用的专有名词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些服装内行的专业名词。
版和版型:版指的是一个样子,即我们说的款式,指的是设计师先设计出来;打版师再把设计变为现实,具体的尺寸由打版师来掌握,版型就指的是打版出来的效果。
版和款式:一般内行的人称为版,外行的人称为款式。版指的是服装的样子,最主要指的是设计上和面辅料使用上的不同,而款在除了设计和面辅料元素以外,对花色和颜色的表达也会更明确一些。
爆版:这个我们都知道,是指好卖的和畅销的版。
补货与补单:补货是指换季上新货之后的后续进货,包括补好销的旧版货和上新版货。补单一般是一批跟工厂下单做好销的旧版货。补货和补单都可以叫返单。其中补单讲得较少,一般称为返单。
炒货:经销不是自己生产,或不是自己下单生产的货品,叫炒货。
大路货:主要是指中档、中低档的,不走加盟,走批发路线的服装产品。大部分大路货没有注册商标。
档口:精确一点是指格子铺。但在广东这边,一间间的店铺也有很多人习惯称之为档口。在十三行,相对于格子铺,隔开一个个像房间一样的、有些装修的商铺叫写字楼。
吊牌:挂在衣服上面的纸牌或铁皮牌子之类的玩意,内容有企业以及品牌、服装的信息,如品牌的注册号、合格证、价格、条形码、品质承诺及退换条件等,有的还有形象代言人。
吊牌价:吊牌上面的价格,有的是出厂就有,有的是经销商贴上去的。
二批:从一级批发商处炒货回来转手批发出去的商人。
混批:不同的版、不同颜色、不同码数的货混合在一起批发进货。
窜货:多指没有控货的炒货。控货是指控制货品的市场流向,防止某个区域内出现两个以上经销商,避免相互压价等恶性竞争。
扣点:主要是指商场对专柜营业额的提成的百分比。
库存货:压在仓库里面的货,有可能是尾货,也有可能是整批的货因各种原因没有正常出货。
跨季换货:跨季度换货,比如说拿春夏季卖不掉的货跟上家换秋冬季的新货,拿秋冬季卖不掉的货跟上家换春夏季的新货。
唛:也叫唛头,有主唛、码唛、袖唛、洗水唛之分。主唛一般缝在后领中间,也有贴的,有衣服的中文名或字母或LOGO,码唛有的跟主唛合二为一,有的缝在主唛旁边,有的缝在衣服腰部位置;袖唛,顾名思义,就是缝在袖口旁边,内容跟主唛一样;洗水唛一般缝在腰部,厂家用来标注服装的款式货号、面辅料成分、规格尺寸以及执行标准、安全类别、洗涤标准,等等。
齐色齐码:一般服装每个版会做两个色、两个码以上,采购是一个版拿完所有的色和码叫齐色齐码。
散货:也可以说是大路货。更精确一些,散货相对于品牌专卖而言,散货还可以包括组合经营的品牌,而且所经营的品牌并非一定是加盟性质的。此外,散货还可以包括品牌折扣等。
贴牌:制衣厂生产衣服,贴上别人的品牌,叫贴牌;很多大路货没有唛和吊牌,经销商自己拿唛和吊牌放上去,也叫贴牌;经销商把衣服上别的唛和吊牌去掉,换上自己的,也叫贴牌。
外贸服装跟单货:工厂擅自跟着外贸服装原单货做出来的货品。有的跟单货在面辅料和做工方面与原单货完全一致。
外贸服装原单货:就是工厂生产的外贸服装的正品及其尾货。
外贸货:特指在国内非正常渠道销售的外国服装,而非指走正常渠道的外贸服装。
尾货:卖剩的货和工厂出货剩下的货,统称尾货。下架货也是尾货的一种。
下架货:就是从货架上撤下来,另外处理的货品。
一批:一级批发商。具体是指自己生产或自己下单生产,或总代理之类的批发商。
一手货:指一个版(色)的码数都各拿一件货品,两手(货)就是指一个版(色)的码数都各拿两件货品,以此类推。
杂款:一批货有很多种款式,且色不齐、码不齐。
撞款:即大家卖一样的货。撞款经常会因为彼此价格不一,造成价高者顾客的流失,极容易引起相互间压价的恶性竞争。
起货:自已下单生产货品。
摸:用手摸捏羽绒服,试其手感柔软程度、有无完整的小毛片和羽毛管等。如手感柔软又有完整的小毛片说明质量好。如有过大、过粗的长毛片,手感柔软但弹性差,是软化毛片而非羽绒。如手感柔软但有短小的羽毛管则为粉碎毛,这种服装属假冒伪劣羽绒服。
拍:用手轻轻拍打羽绒服,看针脚处有无粉尘溢出。如无粉尘溢出为好,如有粉尘溢出,则为粉碎毛或灰沙绒所做,是伪劣产品。
揉:用双手揉搓羽绒服的正反面,观察是否有绒毛钻出。如有绒毛钻出,说明所使用的面料或里料防钻绒性能差或没有防钻绒性能,是劣质产品。用手指和拇指轻轻揉搓羽绒服,如果感到越来越薄,但很难把绒全部搓开,说明质量较好;如果很容易就能全部搓开,并能感觉里外两层布料接触,说明充绒量少;如果感到服装里面有一层厚物,搓不开,则可能内含涤纶棉或腈纶棉等填充物而非羽绒。
嗅:鼻子贴近羽绒服仔细嗅一嗅,检查有无腥臭味或异味,如有明显腥臭味或异味,说明所用羽绒原料没有经过工艺处理和严格的水洗消毒,不宜穿着,属伪劣产品。
掂:用手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同时观看其体积大小,一般情况下,重量越轻体积越大,说明含绒量较高,质量较好。
来源:东风热线
服装行业想要赚取财富,顾客就是关键,如何才能将客户留住,那就要知道如何经营一家服装店了,那么如何才能将一家服装店经营好呢?
厚待回头客,善待头回客
顾客可能是“头回客”,也有可能是“回头客”。要占领市场,必须招徕“头回客”;“回头客”都是以“头回客”开始的,没有“头回客”,也就等于没有“回头客”;但“头回客”不一定能成为“回头客”。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什么叫品牌?我认为品牌就是口碑。顾客相信一个品牌就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口碑相传。所以,以“信誉和热情”、“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的“口碑”广告是适合任何一家门店的,好的口碑能一传十、十传百,只有好的“口碑”才能有开拓新的客源,才能使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客源不断,生意才能不断兴隆。
利用心理服务,满足客户
顾客是来“花钱买服务”,如果我们只是提供我们该做的功能性服务,最多只能满足顾客。如果我们希望感动顾客,那我们就必须要做一些“心理服务”,满足顾客的“心理需要”,这是一种“经济心理化”的表现。
都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
利用每一个机会认识更多的潜在顾客,无论你是否买东西,好于客人交流,比如你是做装修的,她会说我有个朋友要装修房子,到时候能否给你介绍一下。顾客就会很乐意地和她交换微信号码。然后,她当然也会用心去帮忙,哪怕没有成功,顾客也会很感动并保持联系。
用礼貌与尊重将客人拴住
门店没有回头客,等于慢性自杀!用尊重顾客的耐心服务可以感化客人,“赢”得客人的满意,使客人从“有意拒绝”变为“满意接受”。
眼看进入7月,市场向有“七死八活”之说,即7月是市场淡季中的淡季,纺织业是一片凋零。
但近期了解冀鲁豫三大市场,发现各地存在着不少误区,总结三点。
误区一:棉纱单减、价跌,企业死生之间。
不可否认,6月以来国内棉纱订单仍以小、散、少为主,价格也弱势回落,企业经营确实面临不少挑战。但事实上,情况如下:第一、多数企业订单维持,仍满负荷运转。调研山东德州、滨州、济宁等地,发现多数纺企都是机器轰鸣,企业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并非萧条停产状态;第二、价格弱势,但跌幅不大。6月以来纯棉纱总体弱势,但1个月来累计下跌仅在200-300元/吨一线,远没有上游原料跌幅大,表明棉纱的抗跌性。第三、利润空间被压薄?可以算一笔简单的账:5月下旬以来储备棉底价累计下调748元/吨,而棉纱价格累计下调300元/吨,表明棉纱利润空间不是缩小了而是增大了。
所以我们看到棉纱虽订单不多,但足够企业维持生产,棉纱价跌,但原料跌得更猛,企业日子蛮滋润,何来“死生之间”之说。
不过确有少数企业日子不好过,也已就快关门歇业,但并非主流。
误区二:淡季来临,企业慌忙放假避难。
近来确实不少纺企表示,就于近期暂关闭部分生产线,或让工人分批放假。30日河南某10万锭厂家就出了轮流放假安排,但问及该企业原因,负责人表示:一是炎炎夏季来临,给工人放假是出于避暑考虑。因夏季生产,各种安全事故多发,生产效率也不高,让工人轮流休息是出于提高生产效率考虑。二是下游赊欠之风日盛,企业也确实不太想签太多单,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度过炎炎夏季,到8、9月再开足马力生产。
据了解,冀鲁豫纺企每年都会在暑期关停一部分产能,给工人放假休息。今年也不例外,一些正规厂家正在安排放假时间。预计7月棉纱产能将会下降。
误区三:年度后期或会出现原料结构性供需紧张。
2016/17年度优质新疆棉一直较抢手,炒作的一个大噱头就是“结构性供需紧张”,如真如此吗?或者说,这么结构性供需偏紧真会那么严重吗?
举一个例子:近期储备棉轮出的新疆棉降至每天1万吨左右,成交如何呢?仍是100%成交。但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并未出现抢拍,加价也未增加多少,仍是1000元/吨左右加价。
这说明什么呢?实际上纺企对新疆棉需求并非如市场炒作的那样紧张。近期不少较大规模纺企就表示,企业用棉基本够用,今年“洛阳纸贵”或并不会出现。
因此提示大家,别再被忽悠,理性对待现实市场,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