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纺纱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智能工业时代,智能化的机器正在替代工人,纺织工人也将步入与智能机器争夺工作机会的境地。
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所联合开展的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最新结果显示,鉴于过去10年实际薪资增长了一倍以上,制造业者正采用自动化技术、投资研发、新添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而近日,记者在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生物质再生纤维材料智能生产车间也恰好看到,宽敞整洁的车间里,保持着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一台台高速运转的自动化机器代替了原先成排的纺织女工来回奔波的忙碌场景,有的只是寥寥几个工人在巡视和简单操作,上述这些都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纺织产业的印象。
据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坤介绍,受益于智能装备投入与工艺流程改造,原来100多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20人,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也更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智造利器”的产品。该生物质纤维车间引进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德国清梳联和并条机、细络联型青泽细纱机,日本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等一大批全自动化、国际领先的智能设备,实现了并条喂料、转速,细纱转速、黏度,自络筒接头、输送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智能车间通过数字信息技术集成运用,MES、ERP等管理系统实现智能车间信息化与ERP数据的完美集成。
智能车间里,“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吴建坤介绍,每一个纱锭都会通过传感器联网,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生产线上每个纱锭的情况,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整个过程保持高度连续性,减少人工接触纱线的机会,成纱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公司董事长沈培荣坦言,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还按照老办法去做,必然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这样的形势使得震纶棉纺高层意识到:智能制造是传统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是你想不想做,而是市场和环境逼着你要这样做。降低成本,向智能制造寻出路,智能制造可使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希望以智能化对冲人工成本高企,‘人用得越少越赚钱’成为纺织业难以回避的现实,纺织行业今后的专业工人会越来越少,而不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是没有出路的,这就是转型升级基础里的基础,没有其他途径。”
用工量和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和附加值提高、产能扩大、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这一步棋带来的效益是全方位的。沈培荣举例说:“2005年,公司万锭用工130人,现在生物质万锭用工35人,涡流纺的万锭用工只有15人。每年每万锭实际降低用工成本约350万元。以前,拔纱管工序均需人工操作,现在,每台机器上都安装了机械手,可以一次性把1200锭纱管全部拔下来,又通过机械手把空管一次性全部插上去。”
“设备的更新也带动了工艺的进步。以前,我们的产品以普通的环锭纺为主,如今,我们紧跟纺纱技术发展趋势,采用了赛络紧密纺工艺。同样的粘胶纱线,与普通环锭纺的纱线相比,赛络紧密纺的纱线一吨可多卖3000块,产品出口全球纺织高端市场,许多国内外一线品牌都是震纶的长期客户。”吴建坤说。
自2008年起,震纶棉纺连续几年每年拿出1亿多元投入生产设备改造,引进德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先进纺纱设备,建成了震纶生物质智能车间。
经过几年深耕,震纶棉纺已基本实现车间全面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目前,震纶正在打造国内化纤产业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样板工厂,公司的蛛网系统监控软件将投入使用,这个系统就像蜘蛛网一样,把各处机台连接起来,生产流程可全部实现在线检测,建立可视化智能主控系统,实现机台间的数据互通和集成管理。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生产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传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车间环境智能监控、资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动协同的智能化纺纱工厂。
沈培荣表示,当前纺织产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公司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为重要抓手,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以智能化技术装备为支撑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针织网
日前,总投资额5600万美元的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三万锭全流程智能化项目在昌吉建成投产。同时,现代化棉纺生产车间正式上线。这也是国内首个全流程智能化纺纱项目在疆正式投产。
在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现代化棉纺生产车间,依托最先进智能化传输系统,实现了从原料—半制品—成品纱线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其中自动打包系统,更是实现了成品筒纱的运输、堆垛、缠膜包装、称重、贴标的完全自动化,也使得成品包装这一传统、繁琐的工序变得简洁、高效。
此外,该生产车间还上线了集成信息监控系统平台(IMS),使车间内部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实现互联、互通、互动,达到智能化。IMS是车间实现“互联网+”的核心,通过它能实现生产过程实时调度、设备状态与效率在线监控、产品质量线上精准把控、车间环境智能监测、设备与生产联动协同的信息化等。
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阳介绍,受益于三万锭全流程智能化项目,企业不仅生产车间减少三分之二的生产力,生产效率也提高三倍,而且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也更高。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总经济师王树田说,纺纱智能化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方向,昌吉溢达三万锭项目是国内首个密纺纱线全流程智能化项目,其对于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疆而言,将整体提升新疆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两年,面对下游需求疲软、产能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国际纺织产业大转移等纺织行业新常态,我国棉纺织行业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根据规划,到2023年,新疆将建设中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同时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中亚时尚之都。
来源:中国针织网
广州世贸服装城位于广州流花服装商圈,站南路白马服装商贸大厦对面,壹马服装广场旁边,是流花商圈的核心位置,也可以说是矿泉流花商圈中央的绝版地王。
广州世贸服装城市场介绍:
广州世贸服装城位于广州流花商圈的核心位置,以28万平方米庞大体量,成为广州流花服装商圈内全新地标级建筑,也是矿泉流花商圈中央的绝版地王。项目拥有现代化展厅、服装服饰快速配送中心、甲级智能停车场、美食餐饮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集展示展贸、时装设计与发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服装配送、餐饮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时尚品牌服装采购基地,聚集了男女潮流服装、欧韩品牌服装、外贸服装、皮草皮革城等复合业态,致力于打造成为现代化专业市场的示范基地。 广州世贸服装城共有10层,富二层为大型停车场,拥有1500个停车位,可缓解商圈停车压力,尽揽区域财富商机;富一层到七层主要经营潮流女装、时尚品牌女装、欧韩品牌服饰、海宁品牌皮革皮草、高级商务男装、休闲潮流男装;四、五层特设异国时尚名品风情街,专门销售异国风情服饰;八层为高级写字间、时尚发布中心、服装设计师园区、世贸500强商务会所及办公区域。目前,项目1-7层商家已进驻世贸,并全面对外营业。此外,商场还拥有过万平方米的主题式超大户外艺术广场,开创区域首个集购物休闲、展示观赏于一体的主题式展贸环境。多个过百平方米的豪华休闲中庭,平衡商铺价值,铺铺临街。为进场客流营造自由舒畅的空间体验,平衡分布内部人流,保证每家商铺日均客流量。113部电梯配备,满足30万消费人群的贸易通畅。过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商家、采购商提供专业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等服务,构成以广州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物流配送体系。 广州世贸服装城聚集了欧韩潮流服装、男女品牌服装、外贸服装、皮草皮革城等复合业态,是一个集产品展贸、品牌展示、研发设计、行业交流、商贸物流、商务办公、潮流发布为一体的大型服装商贸综合体。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广州世贸服装城将把自身打造成为国际服装品牌展贸基地、顶级设计师的摇篮、国际品牌的孵化地。
广州世贸服装城市场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站前路193号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