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正在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核心就是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产业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在淄博桓台,传统牛仔服装企业海思堡,从“做大定单”向“私人订制”转型,智能化改造让企业焕发新生机。
“这个是我们深圳的一个客户,把自己的名字是刻在纽扣上,叫陈曙光,原先是一条普通的裤子,现在是带有个人情感的纪念品。”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董事长马学强告诉记者。
在海思堡服饰的成品车间,董事长马学强展示了每件都不一样的牛仔裤,这些都是客户根据个人喜好,网上设计定制的。
淄博市民刘静说:“有的时候我试穿的时候,我很想买,但是就是很显胖,如果这个印绣花的位置能调一下,哪怕是颜色如果能调的话,如果有参与感的话,觉得自己也能设计一条牛仔裤,特别有一种专属感。”
“私人订制”的牛仔裤,就出自这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一条裤子带一张磁卡,工人要先刷卡再下手缝制。
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工人付慧卿说:“每一件定制的它上面的工艺、用线还有型号都不一样的,我刷一刷卡,我就知道我这道工艺该干什么,用什么线,然后相对应的换线”
“私人订制”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像很多传统服装企业一样,海思堡原来一直做大订单,一个款式5000件以上才接单,一件挣一两美元,日子过得舒服自在。但从2014年开始,订单开始往东南亚国家转移,海思堡的定单急剧下滑。
“可能下降了50%以上,像有个客户,原来给我们放30多万件的订单,一下变成10万件了,指望大货挣钱越来越难。”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副总张为卿告诉记者。
就在海思堡愁着怎么开拓新市场的时候,全省范围内的企业对标活动在各地展开,海思堡的马学强跟着市里组织的企业家团队赴德国参观工业4.0示范企业。回国后的马学强,把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红领集团定为对标对象,投资4000万元新上两条智能牛仔生产线,可第一批产品就碰了壁。
马学强说:“我们赠送了1000件,客户提供数据的,基本上没有意见,但是我们自己量体的,50%客户的尺寸都有问题,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量体的方法还需要统一。”
经过重新调试的智能生产线,现在已经形成了可靠、稳定的产能,自主下单,智能排版,自动裁剪,生产周期由一个月缩短到七天,每个款式一件起订,一年来为客户定制了2万件牛仔,利润相当于普通外贸订单的10倍。
淄博市轻工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赵鹏说:“传统的制造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微笑曲线,因为传统的制造在微笑曲线当中是非常价值低端的,智能制造就不一样,智能制造是柔性制造,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它处于一种引领作用,颠覆了以前我们所谓的微笑曲线。”
如今,海思堡还与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签约,成为亚马逊全球服装网络协同制造商,借助网络,直接销售给全球消费者,产品出口价格由传统外贸的12美元/件,提升到平均28美元/件。
来源:全球纺织网
据介绍,孟加拉国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16-2017财年,该国对欧盟出口177.5亿美元,增速降至3.49%;对日本的出口下降3.88%,至7.4亿美元。
在欧美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下降的形势下,孟加拉国服装业在2016-2017财年(2016年7月-2017年6月)对中国出口增幅达到14.77%,总额为3.92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将会在未来3年超越日本成为孟在亚洲的第一大成衣出口市场。
据介绍,孟加拉国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16-2017财年,该国对欧盟出口177.5亿美元,增速降至3.49%;对日本的出口下降3.88%,至7.4亿美元。
数据显示,孟加拉国2016-2017财年出口增速出现15年来最低水平,全年增速仅为1.7%。其中关键行业成衣制造行业出口收入为281.5亿美元,增速由2015-2016财年的10.14%急速下滑至0.25%。
孟加拉国法律经济学家西迪基教授认为,如果服装行业出口保持现有趋势,中国很可能在未来3年内取代日本成为孟在亚洲的最大成衣出口市场。
当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购买力强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正成为孟加拉国服装的主要出口目的群体。孟当地制造商表示,相比欧洲、美国传统市场,出口中国距离更近,从品牌和零售商那里还能获得一个好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全球贸易出现严重萎缩,孟加拉国出口也受到冲击,但是孟加拉国对中国的出口反而在增长。
由于孟对中国、欧盟、日本出口成衣享受关税方面的减免优惠政策,且孟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开始在孟加拉国组织生产,品种包括牛仔裤、T恤、内衣等。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全国人口超过1.6亿。孟加拉国是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家,服装行业吸纳了该国400多万就业者,其中80%为女性。
来源:全球纺织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发展也形成了新的商业格局,电子商务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各大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行业协会等都在竭力整合产业资源,加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建设,越来越多B2B平台聚焦在纺织服装产业上,利用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拓宽传统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辐射范围。
江苏淮安一家纺织企业内的生产景象。(资料照片)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如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模式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洪合)毛衫电商B2B商业模式创新论坛8日于嘉兴举行。本次论坛以产业B2B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核心内容,聚集众多行业专家及国内主要毛纺专业市场代表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B2B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发展现状,探讨毛衫行业在B2B商业模式中的未来发展走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表示,当前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这一关键战略期。面对国内消费变革、消费升级引发的市场环境变革,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动力转换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互联网生态中,B2B将是行业重点关注的内容,不管是互联网创业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应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创新品牌发展路径,并以供应链价值需求为核心,打造满足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服务型企业”。
新形势下,行业、产业如何进行发展抉择、如何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必须关注的重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纺织服装行业应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契机,通过大力推动“三品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产业品牌竞争力,快速推进由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绿色产业的三大转变。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中国经济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相信未来电商将渗透到整个毛衫产业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的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产业氛围中,通过创新突破,带动并形成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进而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的全面协同发展。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