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近期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男装销量达4190亿美元,增速比6430亿美元销量的全球女装市场还要多0.3个百分点,为3.7%。男装市场规模已占服装市场总规模40%,今后有望继续扩大。以美国和中国为例,近年来这样的大趋势愈发明显。
2018年中国国际针织(秋冬)博览会将于9月27-2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纺织界流行趋势发布,众多针织纺织展品等你来。
根据欧睿数据,2018年美国男装总销量将比去年增加1.1%至860亿美元。NPD咨询在调研中发现,仅2018上半年就已有290亿美元的男装在美国售出,比同期增长了3%。其中,运动裤、针织衫品类较受欢迎,NPD预估今年第二季度还会保持这样的态势。《女装日报》则表示,刚结束的拉斯维加斯贸易展上还能看到运动类、科技面料、工装牛仔、复古、和潮牌服饰最受欢迎。
可以看出,如今男性的穿衣品味也变得百花齐放了起来。无论高端与平价、休闲与修身、现代与复古,他们都能从中选出最能表达自己个性的风格。
NPD首席产业分析师Marshal Cohen认为,男装市场将迎来又一个健康的一年。并给出了2018下半年几个最有潜力的男装品类——彩色裤子、纹理衬衫和针织面料可能都会越来越火。“传统定制类服装正在衰退,男人们更追求休闲与定制相结合的风格,”他说,“想象一下翻边牛仔裤搭配衬衫领带。”
就连传统百货也感受到了男装的势头。美国沃尔玛的服饰业绩在第二季度增长了两位数,折扣时尚零售商TJX和梅西百货也对下半年的服装业绩十分看好。
甚至有零售商专门用男装刺激增长。Target新推出了Original Use男装系列,在第二季度表现突出。Nordstrom在今年4月在曼哈顿开了第一家男装店,该公司第二季度业绩出色并提高了全年财务预期,与这家男装店的推动也是分不开的。
推动业绩增长的不只是产品,还有“秋季返校”的时机。梅西百货CEO Jeff Gennette表示,现在“学生生意”的表现最好,因为这一群体既包括男女,还包括制服和运动装,牛仔服饰在他们中也颇受欢迎。Gennette发现,这些年轻男性不只是对年轻类服饰感兴趣,他们走进古板又传统的定制类服饰门店的次数也变多了。“看到这个场景还是很令人惊讶的。”他说。
对于专业做服饰的品牌来说,蒸蒸日上的男装发展环境更有利了。Ralph Lauren的男性Polo衫在全球有了两位数增长;Michael Kors的男性皮夹克、细纱毛衣和针织棒球衫成为了畅销品,今秋还要继续推出联名系列;Tapestry集团的男性业务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中增长至8.5亿美元,距离集团“三年计划”中的10亿目标越来越近。
“我对各类男性产品的机会都感到兴奋,”Tapestry CEO Victor Luis说道,“为了冲击10亿目标,我们最近聘请了男装品牌Jack Spade高层Cristiano Quieti来指导Coach男装业务。”
在中国,男性虽然常被诟病“不打扮、老几套”,但市值前100名的中国服装公司里,除了供应链端的公司,男装公司数量远超过女装。根据2017年各上市服装企业的市值排名显示,海澜之家位列第四,总市值467亿元人民币,雅戈尔第五,总市值359亿元人民币。九牧王、佐丹奴、七匹狼、利郎等位列在后。
由于这些占领多数中国男装市场份额的老牌企业总甩不脱“老气、土”的印象,中国男性很难穿出时尚的感觉。但他们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1月,广州EPO集团旗下首个男装品牌Common Gender亮相。EPO集团创意总监Lea Chen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Common Gender的定性确立在了“克制与放纵之间”。“摇滚这两个字很难被现在的中国年轻人理解,”他说,“就像这一季的主题’摇滚’,我们希望它是能贴合新时代的摇滚,而不是那些过时的、太符号化的东西,只要强调自由的精神、做自己就好。”
海澜之家则从2014年开始便开启了营销“年轻化”转型,赞助多个综艺节目、聘请年轻代言人。产品方面推出了年轻时尚服装品牌HLA Jeans并投资了广州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今年4月,江南布衣推出了男装设计师服饰品牌SAMO,目标客户为职业男性。
虽然Lea Chen表示,中国男装市场还需要培养。但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男装品牌的设计水平和消费者的穿衣品味正在共同进步。
来源:全球纺织网
现在,越来越多的男人不但讲求舒适与否,还要求内裤展现自己的性感与阳刚美。男人的内衣概念历经了遮羞蔽体、大裤衩的阶段之后,也在不显山不露水地变化着:原来单一的功能逐渐向运动化、情趣化、性感化发展,旨在展现男人的健康体魄和阳刚之美。
有的男人说内裤是穿给自己的最亲近的人看的,就像许多女人在精心选购内衣时,总会考虑在自己的爱人眼里是否会好看一样。另外,穿上内衣既要从生理上又要从心理上感觉舒适;而且内裤和外裤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2018上海针织展,上海内衣展将于9月27-29日在上海在上海隆重开幕,泳装、内衣、针织衫、家居服、运动装等展品一应俱全,众多知名展商齐聚现场。
内裤的面料很重要
一位叫作沙菲克的埃及医学博士历经20年研究发现,化纤类内裤可能引起男性少精症,影响生育能力。他的研究资料显示,穿纯聚酯内裤的男人近40%到14个月时精子数明显减少,穿半棉半聚酯混纺内裤的男人约9%到10个月时精子数量下降,而穿纯棉内裤者精液无变化。另外,凡有精液改变的男子,大多在换掉化纤内裤4~8个月后恢复正常。
这项研究证实,聚酯内裤有暂时性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它会提升睾丸的温度,降低血浆激素水平,从而诱发少精症。这便是错穿内裤的恶果之一——引起不育,使男人丧失做爸爸的权利。但内裤的问题,并非只有未婚男性需要重视,沙菲克博士还特意警告那些已经成为父亲的男人:聚酯类化纤面料会在阴茎组织内产生静电场,削弱男人的性功能,甚至使你与性冷淡结缘。
内裤的选购要因人而异
运动族——三角内裤
三角内裤包裹的比较紧,会影响散热和排汗,对生殖健康不利。但是它却适合喜爱运动的、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就需要选择三角内裤,而且***是紧身提裆的,这样可以使阴囊提升,降低静脉回血压力。
喜欢剧烈运动的朋友,也应该选择三角裤,特别是现在还有专门设计的运动型内裤,它以小三角裤为基本造型,附有囊袋,也叫囊袋内裤,是运动型内裤的代表。立体的阴囊托设计,能完全托住阴囊,避免阴囊与大腿内侧相互摩擦,而且阴囊还与阴茎分开隔离放置,通风透气性极佳,是运动型男士的***选择。
粗腿男——高衩内裤
大腿粗壮的男士们,则适合穿高衩的内裤。何谓高衩内裤呢?就是三角内裤的两边直接开到腰或胯骨上部,较少地捆绑大腿根部。众所周知,女士服装高衩设计是为了性感,男士的则不然。男式内裤中的高衩是为了照顾到腿粗的男性,相对于平角裤的宽松,三角裤会让这部分朋友感觉紧凑。粗腿男人走路时摩擦会更大,如果穿紧身平角裤,裤腿容易使大腿根部的血液循环更差,影响阴囊温度和湿度,而选择高衩三角裤会更好地保护粗腿男人的性功能。而且不会引起裤腿之间摩擦过热的情况,也不会随意跑动和造成损伤。
粗腿男人容易出汗,选择高衩三角裤时不要选纯棉的,***选择含棉量15%~30%,目前有一些莫代尔、丝等面料,可以有效地排汗,干爽更快
久坐族——平角裤
久坐一族,比如白领和司机等,长期坐着,容易使阴部温度升高,所以最适合他们的是宽松的平角裤。因为温度过高会影响精子活力,从而影响男士的生殖健康。而平角裤能够较好的散热,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平角裤的宽松使阴囊的自我调节更加轻松自如,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这样使得男性久坐时更加舒适、健康。
来源:中国内衣网
在经历了黄金发展期后,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增速逐步放缓。专家认为,户外运动产品竞争的重点已从最初的产量竞争、价格竞争逐渐演变到渠道竞争,再到目前的品牌竞争阶段,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朝着综合实力的竞争方面深入发展。目前,国内户外运动产品的高端市场应该还是蓝海,企业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核心技术研发。
2018纺织服装展览会于9月27-29日隆重开幕,针织服装服饰产品、针织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针织时尚前沿趋势发等你来看,期待您的莅临。
户外运动市场再起波澜。记者注意到,“户外用品第一股”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营收全线“崩溃”,另一家国内户外运动品牌三夫户外高管减持套现上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户外运动这个曾经的朝阳产业如今发展频频受阻,或许找准品牌定位、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才能重新找到一条出路。
户外运动市场低迷
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探路者营业收入下降31.38%,净利润下降69.47%,扣除非净利润则下降89.02%。旅游业务占据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毛利率低至3%,直接导致了探路者业绩的持续下滑。
实际上,这种表现只是延续了探路者2017年业绩暴跌的趋势。2017年,探路者营业收入30.34亿元,净利润-8485.39万元,下降151.24%,扣除非净利润更是下降241.15%为-1.85亿元。这是探路者上市10年来第一次亏损。
更令人担忧的是鞋服行业普遍存在的高库存问题。2018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探路者的存货金额高达3.99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公司户外用品的营业收入为4.97亿元,去库存压力较大。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户外用品行业在经历了2008年-2012年的高速增长后,2013年至今增速逐年收缩。在行业下行的背景下,探路者选择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多元化扩张。2015年3月,探路者花费2.3亿元战略投资易游天下,开始将旅游板块纳入到上市公司业务中。然而,此举换来的却是连年亏损。
事实上,不只探路者,国内户外运动品牌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据记者了解,三夫户外高管减持套现上亿元后再推2000万元的增持计划,却未完成全部增持承诺,其中一名高管仅完成增持承诺的一半,导致该高管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
业绩方面,去年三夫户外出现上市两年来的首次亏损。尽管今年一季度业绩扭亏为盈,但经营性现金流仍为负数。
不仅如此,近几年三夫户外在营收没有增长的情况下,销售费用仍在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2373.34万,约为净利润的15.5倍。
对于去年首次出现亏损,三夫户外表示,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大型赛事组织和户外营地项目投入成本增加,同时人力成本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的增加,各种因素导致了业绩出现亏损。
的确,大量拓展新业务耗费了三夫户外的精力。2016年9月,三夫户外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定增不超过6亿元。其中,3.98亿元拟用于三夫户外活动赛事、营地+培训、零售+体验综合运营中心建设项目;2.02亿元拟用于三夫总部办公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017年3月,三夫户外还对外宣布斥资4亿元投建7个营地,项目建设期预计为3年,每年分别投入1.41亿元、1.86亿元和9140.30万元。根据规划,项目达成后运营期年均营业收入为4.14亿元,年均净利润6670.94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3.78%,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7.47年。
然而,多元化业务并没有给三夫户外带来预期的业绩增长,反而拖累了公司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在三夫户外子公司中,负责策划组织户外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北京三夫户外运动管理有限公司亏损126万元;负责策划组织户外营地的推广及营地教育培训的北京三夫户外运动技能培训有限公司净亏损335万元。
须提升品牌竞争力
探路者和三夫户外的遭遇是目前户外运动市场的缩影。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经历了2009-2012年的黄金发展期后,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增速逐步放缓,到2016年行业增速已经低于10%,进入到深度调整时期。
而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COCA)发布的《中国户外用品2017年度市场调查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户外用品销售市场总额为244.6亿元,零售和批发市场总额年度增长率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造成户外用品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商场压缩户外面积,中小户外店铺关店势头不减。实体零售业的低迷,依托其成长的户外用品市场也受到冲击,这是户外品牌主营业务没有很大投入而主要进行多元化扩张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部负责人王玉宝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大部分主要户外品牌在过去几年已进入国内市场,这些国际品牌凭借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行业发展经验,迅速在国内占领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服装、鞋袜和装备三大类户外用品中占据先机。
另外,王玉宝认为,目前国内户外装备品牌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品牌定位不够清晰。“这导致品牌在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都没有立足之地。2010年到2013年,户外用品市场井喷式增长,品牌鱼龙混杂,很多品牌商对户外的定义不是很清晰,更谈不上细分化道路。”他说道:“企业需要判断自己要朝专业装备发展,还是走大众化路线;是进行多品牌同时发力,还是在一个细分领域深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户外市场其实还有很大空间待挖掘,包括登山、滑雪等领域,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能真正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
“目前,国内户外运动产品的高端市场应该还是蓝海。但是,没有人去过的海域,深浅莫测,风险较大。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专业人群的增多,应该会越来越有市场,企业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核心技术研发。户外运动产品竞争的重点已从最初的产量竞争、价格竞争逐渐演变到渠道竞争,再到目前的品牌竞争阶段,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朝着综合实力的竞争方面深入发展。”王玉宝说。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的一位教授向记者表示,户外运动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例如资金、政策和管理上的支持。而自从2010年以来,国务院与体育总局便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体育产业,并将全民健身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户外运动与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以及民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息息相关,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户外用品行业也将持续受益。
来源: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