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PH Value针织展了解,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启动,历经7年,共举行35轮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加快谈判进程,年内共举行了10轮谈判,最终谈判如期在年内圆满收官。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高水平的公平竞争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此外,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将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操作层面来讲,可能预示未来可以用本币结算,这是双方去“美元化”的一个高招!对于那些手里没有美元但有欧元的针织企业,如果有机会在针织服装领域再做大做强,是个机会,比如欧洲的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制造业想去欧洲运作品牌,欧洲品牌在中国直接设立研发中心,等等。
#??#
国家卫健委:我国新冠疫苗已接种450万剂次安全性良好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会上介绍,为了防范冬春季节的疫情爆发,也为了有效保护冷链物流人员、海关边检人员、医疗疾控人员、公共交通人员,以及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一些感染风险相对比较高的人群,我国于12月15日正式启动了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半个月来,全国重点人群累计接种已经超过了300万剂次,加上之前的150万剂次紧急接种,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疫苗安全性良好。”
部分外贸企业订单多到接不完,甚至拒单
一方面国内外客户为了避开传统春节假期,订单会提前1.5-2个月下达,今年因为疫情和行情共同影响,市场进入春节真空期或比往年要来得提前,从而也促使了这波订单集中下达,下游贸易商、服装厂有提前采购现象。截止目前,很多的外贸企业订单多到接不完,各大外贸企业都在招聘临时工,加班加点完成订单。
PH Value针织展按照商务部的测算,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将超过14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国际市场份额、吸引外资均创历史新高。现在,平均每分钟就有60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进出境。
来源:新华社
#??#
受到多国接种新冠疫苗利好消息的刺激,国际油价开启反弹,重新站上了50美元/桶大关,上海针织展了解到,涤纶长丝厂家报价也开始有所拉涨,12月以来涤纶长丝商谈重心小幅走高,较11月底收盘上调500-600元/吨。
可是近期市场又不断传出多国确诊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部分国家开始延长甚至重新开启封锁政策,让市场对明年上半年的预期泼了一盆“冷水”。
众所周知,上一次涤纶长丝上涨属于对未来经济大环境回暖预期之下的回调,主要推动力量在于上游的原油、PTA、乙二醇等产品价格的变化。随着疫情反复,必定会对下游持续备货带来阻力,不过好在目前正处于传统年末备货之际,市场还是有亮点可寻。
对于针织行业而言,12月份原本就是冲刺业绩的时刻,无论是外贸还是内需市场均会有不俗的表现,近期市场成交局部升温,借着原料价格上涨,针织企业接单表现不俗。
#??#
进入12月中旬,市场货囤货气氛再次升温,目前从染厂了解到,近期不少市场货进仓,前期消失的几十万米、上百万米的大单再次出现,不过与10月份下游集中补货不同的是,本轮行情热销的产品并不多,成交多集中在弹力面料(以T400为主)、春亚纺、涤塔夫等用于秋冬里面料的订单仍旧表现良好。
从需求端来说,本次行情的爆发并非突发,也契合往年行情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国内外客户为了避开传统春节假期,订单会提前1.5-2个月下达,今年因为疫情和行情共同影响,市场进入春节真空期或比往年要来得提前,从而也促使了这波订单集中下达,下游贸易商、服装厂有采购现象。
对于今年的织造企业而言,短期内将手头坯布库存套现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无论是轻薄型面料生产商还是中厚型面料生产商,厂里或多或少留有一定的库存,但是从近期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仍旧维持满负荷操作。
振兴针织厂的俞青尧说道,现在织厂里的500台织机一直处于全开的状态,虽然今年订单比去年差,但是我们还是选择维持正常生产。
厂里机器全开的,一直在生产,与11月没变化。近期也没有调整负荷的打算,一直生产到放假为止。
对于针织企业来说,近期市场接单情况好于前期,做订单型的企业手头或多或少有单子要做,因此都是开足马力在年前交货;即使手头订单表现欠佳的企业也看中了今年原料价格相对较低,且化纤类织物储存时间较久,因此只要资金能盘过来,降生产的意向并不强。
目前盛泽地区喷水织机开机率维持在8成左右,与11月份相比,稍有下滑,主要是少数加工型工厂生产积极性不高。
当然,久经沙场考验的针织老板也不是盲目乐观的生产,对于2021年,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是谨慎偏乐观的。
正如专做家纺面料的张总说道:“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公布疫苗接种计划,对市场肯定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服装类客户,对家纺类客户可能好处受限,毕竟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都只能在家里呆着,才增加了家纺产品的更替频率。”
此外据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终端内外需求持续向好,国内领先海外一步,服装社零销售额9月已实现单月同比+8%,出口金额随着疫苗落地和海外经济重启,预期也会加速改善,纺服整体终端需求有望回升。
其次由于今年全产业补货偏少,因此全产业链库存水平并不高,尤其是服装环节,过去两年库存基本持平,因此明年随着需求复苏和油价上行,还有很大的补库空间,带动面料行情的需求增长,很有可能会让市场引发报复性消费。
当然,新冠疫情的反复仍给市场埋下太多不确定性“种子”,无怪乎有针织老板在焦虑:后面的订单又悬了!
#??#
与此同时,受疫苗利好因素影响,国针织品服装出口表现有望继续好转。
受国内“双11”、国外圣诞节前备货等利好因素影响,11月份中国针织服装市场成交良好,加之秋冬返单、夏装及家纺订单需求良好,国内精梳系列纱线成交好转,其中精梳紧密60支纱线持续紧张,11月份价格累计上涨2000元/吨左右。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国内春节临近,疫苗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国外针织品服装需求边际或将继续向好,中国针织品服装出口表现有望继续好转。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中国针织服装出口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针织品出口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服装出口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从11月份针织服装出口情况可以看出,国外疫情仍较为严重,中国口罩、防护服等针织品出口仍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随着冬季深入,流感多发,疫情反复,国外消费者防护习惯养成,中国口罩、防护服等针织品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并有望整体带动针织品服装同比继续向好。
11月传统的针织品服装及衣着配件出口同比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小幅增长趋势,但环比出现正增长,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11月订单表现分化,但整体向好。虽然国内“双11”、圣诞节订单接近尾声,但“双12”订单、秋冬返单、夏装及家纺订单需求放量,支撑11月针织品服装出口较10月份好转。据卓创资讯了解,月内精梳、半精梳纱线订单多排单至12月底,部分精梳紧密60支系列纱线排单至1月中下旬,吨纱利润1000元/吨左右,纺企维持70%左右高负荷加速赶单。而受季节性需求回落、进口纱及新疆纱冲击影响,气流纺、普梳低端纱线订单不佳,价格难涨,加工亏损,部分企业开始限产。
另一方面,原料价格震荡上涨。随着国庆节前低价棉消耗完毕,针织企业陆续点价新疆棉或采购进口棉,棉花成本比国庆节前提高3000元/吨左右,棉纺企业挺价心态强烈。受家纺、夏装订单支撑,下游企业陆续补库,纱线价格应声上涨,其中11、12月部分包漂白纱线品种价格上涨500元~1000元/吨,精梳60支及以上产品价格上涨2500元/吨,棉纺企业亏损幅度减轻,其中精梳系列纱线吨纱盈利1000元/吨左右,气流纺等品种仍陷亏损。
#??#
短期来看,随着春节到来,国内外下游客户将陆续补库、赶单,刘杰认为,12月份中国针织品服装出口环比或将继续增长,口罩、防护用针织品出口仍有望继续放量。从卓创资讯最新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棉纱订单多持续至12月底,部分企业持续至1月中下旬,预计春节前针织品服装库存或将保持低位,产品价格也将震荡偏强。
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疫苗的大规模应用,全球各国刺激政策加码,宏观经济面持续向好格局不变,加之RCEP签订或将利好中国针织品服装出口,全球针织品服装市场或将呈现继续向好趋势。
疫情这只黑天鹅,煽动翅膀就能影响全球针织业大变动,上海针织展纺企人除了关注自己本身的生产销售外,对疫情影响也要综合考虑。
来源:绸都网、化纤头条
#??#
针织服装展了解到,一直以来元旦假期前市场都会集中迎来一波节前备货潮,但是今年节前下游市场产销却没有如期迎来下游的集中备货周期,这让市场对于节后的刚需释放是更加期待了。节前织造下游市场原料多数已所剩不多,聚酯市场在这个节点上也已经蠢蠢欲动。
果不其然,元旦归来,在各方面助力下,聚酯市场迎来了喜气洋洋的“开门红”行情。
据悉,4日涤纶长丝产销出现爆发,主流工厂平均产销多在150%-200%之间,部分工厂产销甚至能达到400%。而目前在刚需的支撑下,聚酯需求仍有一定的向好预期。
#??#
从下游织造接单情况来看,当前各地织造市场情况不尽相同,因原料成本压力的影响不同,市场冷热分化较为严重。但是从各地针织人士的市场预期来看,对于近期的市场预期还是偏乐观的,同时聚酯原料的迅猛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原本较为疲态的市场情绪。
江苏织造市场元旦不放假,夯实聚酯“开门红”!
随着元旦假期的到来,国内多数企业放假休息,而在江苏沿江沿海一带,规模不等的针织企业车间里,依旧是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江苏地区多家针织企业元旦假日期间并未放假停工。当地某纺企负责人表示,假日期间企业开工生产较多、开机率增加、生产大于销售,原料采购较节前有所减少。
一、绝大多数企业手头订单比较充足,部分订单产品因为与春节市场服饰、床上用品的产销相关联,所以接单纺企需要赶工期,早交货,元旦假日必须加班;
二、部分前期达产率不是很高的企业在生产出现拐点的利好形势面前,为顺应用户导向,保质保量、加班加点生产。
三、一些企业抓住当前市场高位运行之机努力补欠,弥补2020年上半年的产销“遇疫欠缺”。对此,如江苏盐城等针织产业部分地区政府还掀起了“誓夺首季开门红”活动,企业积极配合,形成大干快上局面,因此,当地针织工业园区内,整个节日期间机声隆隆,一派生机。
当前,沿江沿海地区及中小织造类针织企业坯布市场需求量增多,国内中低档纱线、坯布等需求量有所增加,这对分散于苏中苏北小型作坊式针织企业、传统气流纺产品形成了生产销售的好机遇,并且当地许多小纺企产销两旺的现状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了解,元旦期间,内地纺企生产多于销售,原材料的组织购进数量相对较少甚至停档。其原因是因为上游供应主体、市场放假的较多,针织企业节日期间主要利用原料存量保实时生产,除特殊特定情况,多数企业安排节后送货出货。更主要的是元旦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严寒叹气,路河结冰封冻不利运输,元旦放假运力下降,企业一心一意忙于车间生产。节后织企业基本面产供销进入正常循环。
11月以来,疫苗进展利好频发,市场对明年需求恢复预期相对乐观,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国际油价V形反弹并向上突破。期间,随着11中旬PTA期现货市场再度历史新低之后,市场抄底资金借原油利好跃跃欲试,现货市场有厂家前期超卖,排货偏紧,交割库扩容,贸易商弱基差下注册仓单意愿强烈,导致流通货源偏紧,强力助推多头资金拉涨势头,期间虽有调整,但下游聚酯库存压力较小、宏观利好助力,调整力度有限。
#??#
节日期间,宏观释放利好,聚酯价格少涨多稳,节后开盘首日,有大厂排货偏紧局面尚无缓解,预期汉邦停车将导致局部地区货源再度紧张,短期内货源继续流入库区,流通现货愈加趋紧,供需错配,PTA期现价格大幅拉涨,而另一方面,另一聚酯原料乙二醇因疫情运输停止,2020年12月因需求增加开始反弹。
目前下游因环保生产减少,需求或下降,但大量乙二醇装置仍低负荷运行,华东地区乙二醇现货报盘较元旦前上涨100元/吨。聚酯原料的大幅向好带动聚酯产销向好,产业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总的说来,节后归来,成本支撑多偏稳,且聚酯工厂库存或仍在合理范围,其推涨心态依旧浓厚,加之虽然下游需求恢复期较长,但是一些常规面料生产商表示节后国内订单较为充足,除了原料和供需基本面,聚酯市场走势还深受国际原油及国家相关政策,和聚酯产业链市场突发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节后“开门红”行情能持续多久,及春节后聚酯、织造市场行情能否如预期般进入上行通道,将是针织服装展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来源:中国棉花网、网络、化纤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