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多国接种新冠疫苗利好消息的刺激,国际油价开启反弹,重新站上了50美元/桶大关,上海针织展了解到,涤纶长丝厂家报价也开始有所拉涨,12月以来涤纶长丝商谈重心小幅走高,较11月底收盘上调500-600元/吨。
可是近期市场又不断传出多国确诊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部分国家开始延长甚至重新开启封锁政策,让市场对明年上半年的预期泼了一盆“冷水”。
众所周知,上一次涤纶长丝上涨属于对未来经济大环境回暖预期之下的回调,主要推动力量在于上游的原油、PTA、乙二醇等产品价格的变化。随着疫情反复,必定会对下游持续备货带来阻力,不过好在目前正处于传统年末备货之际,市场还是有亮点可寻。
对于针织行业而言,12月份原本就是冲刺业绩的时刻,无论是外贸还是内需市场均会有不俗的表现,近期市场成交局部升温,借着原料价格上涨,针织企业接单表现不俗。
#??#
进入12月中旬,市场货囤货气氛再次升温,目前从染厂了解到,近期不少市场货进仓,前期消失的几十万米、上百万米的大单再次出现,不过与10月份下游集中补货不同的是,本轮行情热销的产品并不多,成交多集中在弹力面料(以T400为主)、春亚纺、涤塔夫等用于秋冬里面料的订单仍旧表现良好。
从需求端来说,本次行情的爆发并非突发,也契合往年行情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国内外客户为了避开传统春节假期,订单会提前1.5-2个月下达,今年因为疫情和行情共同影响,市场进入春节真空期或比往年要来得提前,从而也促使了这波订单集中下达,下游贸易商、服装厂有采购现象。
对于今年的织造企业而言,短期内将手头坯布库存套现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无论是轻薄型面料生产商还是中厚型面料生产商,厂里或多或少留有一定的库存,但是从近期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仍旧维持满负荷操作。
振兴针织厂的俞青尧说道,现在织厂里的500台织机一直处于全开的状态,虽然今年订单比去年差,但是我们还是选择维持正常生产。
厂里机器全开的,一直在生产,与11月没变化。近期也没有调整负荷的打算,一直生产到放假为止。
对于针织企业来说,近期市场接单情况好于前期,做订单型的企业手头或多或少有单子要做,因此都是开足马力在年前交货;即使手头订单表现欠佳的企业也看中了今年原料价格相对较低,且化纤类织物储存时间较久,因此只要资金能盘过来,降生产的意向并不强。
目前盛泽地区喷水织机开机率维持在8成左右,与11月份相比,稍有下滑,主要是少数加工型工厂生产积极性不高。
当然,久经沙场考验的针织老板也不是盲目乐观的生产,对于2021年,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是谨慎偏乐观的。
正如专做家纺面料的张总说道:“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公布疫苗接种计划,对市场肯定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服装类客户,对家纺类客户可能好处受限,毕竟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都只能在家里呆着,才增加了家纺产品的更替频率。”
此外据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终端内外需求持续向好,国内领先海外一步,服装社零销售额9月已实现单月同比+8%,出口金额随着疫苗落地和海外经济重启,预期也会加速改善,纺服整体终端需求有望回升。
其次由于今年全产业补货偏少,因此全产业链库存水平并不高,尤其是服装环节,过去两年库存基本持平,因此明年随着需求复苏和油价上行,还有很大的补库空间,带动面料行情的需求增长,很有可能会让市场引发报复性消费。
当然,新冠疫情的反复仍给市场埋下太多不确定性“种子”,无怪乎有针织老板在焦虑:后面的订单又悬了!
#??#
与此同时,受疫苗利好因素影响,国针织品服装出口表现有望继续好转。
受国内“双11”、国外圣诞节前备货等利好因素影响,11月份中国针织服装市场成交良好,加之秋冬返单、夏装及家纺订单需求良好,国内精梳系列纱线成交好转,其中精梳紧密60支纱线持续紧张,11月份价格累计上涨2000元/吨左右。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国内春节临近,疫苗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国外针织品服装需求边际或将继续向好,中国针织品服装出口表现有望继续好转。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中国针织服装出口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针织品出口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服装出口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从11月份针织服装出口情况可以看出,国外疫情仍较为严重,中国口罩、防护服等针织品出口仍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随着冬季深入,流感多发,疫情反复,国外消费者防护习惯养成,中国口罩、防护服等针织品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并有望整体带动针织品服装同比继续向好。
11月传统的针织品服装及衣着配件出口同比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小幅增长趋势,但环比出现正增长,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11月订单表现分化,但整体向好。虽然国内“双11”、圣诞节订单接近尾声,但“双12”订单、秋冬返单、夏装及家纺订单需求放量,支撑11月针织品服装出口较10月份好转。据卓创资讯了解,月内精梳、半精梳纱线订单多排单至12月底,部分精梳紧密60支系列纱线排单至1月中下旬,吨纱利润1000元/吨左右,纺企维持70%左右高负荷加速赶单。而受季节性需求回落、进口纱及新疆纱冲击影响,气流纺、普梳低端纱线订单不佳,价格难涨,加工亏损,部分企业开始限产。
另一方面,原料价格震荡上涨。随着国庆节前低价棉消耗完毕,针织企业陆续点价新疆棉或采购进口棉,棉花成本比国庆节前提高3000元/吨左右,棉纺企业挺价心态强烈。受家纺、夏装订单支撑,下游企业陆续补库,纱线价格应声上涨,其中11、12月部分包漂白纱线品种价格上涨500元~1000元/吨,精梳60支及以上产品价格上涨2500元/吨,棉纺企业亏损幅度减轻,其中精梳系列纱线吨纱盈利1000元/吨左右,气流纺等品种仍陷亏损。
#??#
短期来看,随着春节到来,国内外下游客户将陆续补库、赶单,刘杰认为,12月份中国针织品服装出口环比或将继续增长,口罩、防护用针织品出口仍有望继续放量。从卓创资讯最新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棉纱订单多持续至12月底,部分企业持续至1月中下旬,预计春节前针织品服装库存或将保持低位,产品价格也将震荡偏强。
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疫苗的大规模应用,全球各国刺激政策加码,宏观经济面持续向好格局不变,加之RCEP签订或将利好中国针织品服装出口,全球针织品服装市场或将呈现继续向好趋势。
疫情这只黑天鹅,煽动翅膀就能影响全球针织业大变动,上海针织展纺企人除了关注自己本身的生产销售外,对疫情影响也要综合考虑。
来源:绸都网、化纤头条
#??#
12月末,在各方因素的刺激下,原料市场再次迎来了大涨,其中近期涤纶长丝价格持续上升。PH Value针织展查找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DTY、POY、FDY价格分别为7606/5840/5971元/吨,较月初分别上涨9.69%/10.78%/13.51%。
短期看,成本端支撑+供给收缩+库存低位,有望支持涤纶长丝价格继续上行。
1、11月以来原油温和上涨,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涤纶上游为PTA和MEG。近期PTA、MEG价格在原油价格带动下双双上涨,涤纶长丝也跟随涨价。在成本端有所支持的情况下,涤纶长丝价格易涨难跌。
2、由于供应端扰动,近期针织大省浙江出现环保整治、限电等情况,影响涤纶长丝生产。12月,为实现能源双控任务目标,浙江省部分地区发布限电政策。作为针织制造大省,浙江省限电期间预计对涤纶企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供应收缩。而且在临近年底,针织企业陆续停产放假的背景下,预计供给端将进一步减少,短期内或导致供需错配加剧。
3、当前产销量超100%,库存处于低位。当前游针织企业采购积极,带动涤纶长丝产销率上升,目前江浙主流厂商产销率在100%-120%左右,较上一周环比增长10个百分点。此外,根据中纤网数据,截至12月18日,DTY、POY、FDY库存分别为20 / 5/10 天,较上一周下滑1 / 2 / 1天。库存已经处于负值,低库存下有望支持涤纶长丝价格继续走强。
#??#
长期看,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拐点有望提前到来。
近年来,聚酯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据统计,截止目前国内两百万吨以上聚酯企业数量为8家,其产能总和为3345万吨,占国内聚酯总产能的50%附近。其中恒逸产能698万吨,桐昆聚酯产能750万吨,两家产能综和1448万吨,占据国内聚酯总产能的20%,市场占有率较大,龙头企业主导的聚酯产业格局初具雏形,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
1、卷绕头制约供给端产能释放,中小企业扩产困难。高端卷绕头为生产涤纶长丝的核心部件,其产能集中在世界两大公司——德国巴马格和日本TMT手中。由于两大公司每年生产的卷绕头仅能为涤纶长丝行业带来250万吨的产能增量,占全国产能的6%,因此卷绕头极大地约束了涤纶长丝的扩张增量。不仅如此,这两家公司的高端卷绕头已被国内巨头桐昆股份、恒逸石化和新凤鸣持续购买。他们对涤纶长丝的产能释放进行了合理控制。这意味着中小企业扩产将极为困难,一方面小企业没钱扩产,另一方面中型企业没有产业链受制于装备不敢扩。因此,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2、上半年的疫情使行业产能加速出清,且短期内难以恢复。由于长丝行业的生产装置较为特殊,停工后难以再恢复生产,同时今年聚酯新增产能也多为龙头企业的扩产扩能。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既巩固了自身的竞争地位,也加强了龙头企业对价格的掌控力。就目前聚酯行业而言,行业集中度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市场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共同推动市场发展,维护行业利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益于行业健康平稳发展。聚酯企业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做长做宽产业链条,规模大、实力强、产业链配套完善的企业将拥有更多话语权,因此未来的聚酯行业中,品牌效应和规模化发展是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筹码。因此短期内出清的产能并不会因为行业利润改善而卷土重来。
通常涤纶长丝行业上行、下行周期大约三年。2018年达到景气的高点,2020年处在下行周期,整个行业盈利下降,龙头企业保本微亏,单一产业的小企业亏损。在疫情影响下,拐点有望提前到来,PH Value针织展预计涤纶长丝行业将在2021年维持向好态势。
来源:新华社、纺道1707、化纤头条、金联创、今日投研
#??#
据PH Value针织展了解,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启动,历经7年,共举行35轮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双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加快谈判进程,年内共举行了10轮谈判,最终谈判如期在年内圆满收官。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高水平的公平竞争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此外,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将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操作层面来讲,可能预示未来可以用本币结算,这是双方去“美元化”的一个高招!对于那些手里没有美元但有欧元的针织企业,如果有机会在针织服装领域再做大做强,是个机会,比如欧洲的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制造业想去欧洲运作品牌,欧洲品牌在中国直接设立研发中心,等等。
#??#
国家卫健委:我国新冠疫苗已接种450万剂次安全性良好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会上介绍,为了防范冬春季节的疫情爆发,也为了有效保护冷链物流人员、海关边检人员、医疗疾控人员、公共交通人员,以及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一些感染风险相对比较高的人群,我国于12月15日正式启动了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半个月来,全国重点人群累计接种已经超过了300万剂次,加上之前的150万剂次紧急接种,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疫苗安全性良好。”
部分外贸企业订单多到接不完,甚至拒单
一方面国内外客户为了避开传统春节假期,订单会提前1.5-2个月下达,今年因为疫情和行情共同影响,市场进入春节真空期或比往年要来得提前,从而也促使了这波订单集中下达,下游贸易商、服装厂有提前采购现象。截止目前,很多的外贸企业订单多到接不完,各大外贸企业都在招聘临时工,加班加点完成订单。
PH Value针织展按照商务部的测算,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将超过14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国际市场份额、吸引外资均创历史新高。现在,平均每分钟就有60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进出境。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