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生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民运动正在进行时,运动服饰的热销,使得运动元素也成为潮流标志之一。2021针织展观察发现,不少人在运动时会选择棉质服装,认为其舒适透气。但当你真正运动大量出汗后就会发现,湿漉漉的棉质衣服便会粘在身上很不舒服。衣服不能及时速干,身体降温会更加寒冷,冷风一吹极其容易感冒生病。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合适的运动着装可以使你的锻炼事半功倍。速干衣,顾名思义它就是指干的比较快的衣服,对于经常运动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与棉质衣服相比更容易将汗水挥发出去,有利于保持皮肤清爽,无论是在健身房还是户外运动都比较适用。
速干衣是一种功能类服装,主要功能便是吸湿和速干。“吸湿是指面料通过纤维把皮肤表面的水吸走,一般吸湿功能可通过染色时加助剂或是在纺成纱线前就进行处理,加助剂的衣服不耐洗涤,多次洗涤后吸湿效果就会下降。”行业人员说道。据悉现在还有单向导湿功能的面料,人体出汗时汗液会排到衣服外层,里层依然保持干爽。
#??#
速干衣由聚酯纤维织造而成,涤+氨组合或者锦+氨组合是最常见的。“速干衣首选是化纤产品,像纯棉T恤是很容易吸汗但蒸发也很慢。好的速干衣当大量出汗时不会闷也不黏身体。手摸衣服外面时会觉得很湿,但与身体接触的地方没有汗液。”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的需求有所差别,像是户外运动时,带有防风功能的速干衣是运动者的首选。
对于速干的原理,吸湿面积是周长乘以它的高度,这块普通锦纶长丝表面光滑,而这块速干面料长丝模型上有沟槽,吸湿面积可以扩大一倍以上。多沟槽十字异形纤维是市场上吸湿排汗纤维,纤维横截面形成十字形状,大大增加吸湿表面积,而且纤维形成沟槽后容易把汗液或者水分迅速转移到纤维表面,再通过空气流通将汗水蒸发来达到速干效果。
将汗水转化成能量,有着“恒温神器”之称的速干衣是运动者的最佳拍档。
近几年速干衣在针织展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功能全面而且成本并不贵,希望在2021针织展上,各位参展人能把握机会。
来源:全球纺织网
#??#
每到年底,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总能收到消息,骗子们也赶着“冲业绩”,想在过年前大捞一把了。扣提单漫天要价、赊账后人间蒸发、虚开发票骗税……
铁打的模式,流水的骗局,无论是被骗了几百元还是几百万,这些圈套,请针织人务必擦亮眼睛,尤其是做出口的纺企,更要谨慎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近日,税务总局曝光骗税典型案例:
#??#
1、青岛破获山东HM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骗税案
2020年8月,青岛税警联合破获山东HM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案。
经查,主犯赵某生为获取非法利益,利用山东HM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伙同其他案犯从货代公司非法买入出口货物报关单,将无需办理出口退税的他人货物(主要包括手机、服装等高退税率商品),伪造成该公司的出口货物进行虚假报关。同时根据报关内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制作虚假的随附单证申报出口,累计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2.02亿元,已获退税8300万元。目前,主犯赵某生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与该案相关的其他7名从犯也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江苏破获“6·10”针织品骗税案
2020年6月,江苏南通税务联合当地公安经侦部门,成功破获一起出口床上用品等针织品骗税案(“6·10”骗税案)。
经查,以赵某、曾某为首的骗税团伙虚假注册成立6家针织品出口企业,通过买单配票、低值高报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税警专案组查证了该团伙接受上游虚开发票、从货代非法获取出口信息、利用地下钱庄虚假结汇等犯罪事实,认定虚假出口金额4.65亿元,骗取出口退税金额5403万元。目前,案件已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出口关税不计入完税价格。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以及该货物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出地点装卸前的运费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等。我国关税的基本计税方法,主要为从量税和从价税,这也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计税标准。从价税是以进出口货物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税时,货物价格乘以税率即得出其应纳税额。正是由于以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因此,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确定,就是贯彻关税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能够对关税税负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
临近年关,骗子越来越多,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提醒所有的针织人要倍加小心,在交易过程中发现的反常现象,就得加倍注意,不然很容易掉入这些骗子设好的陷阱里!
来源:中国税务报、网络
#??#
PH Value针织展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至去年年底,全国共出口口罩2242亿只,价值3400亿元,包括医用口罩650亿只,出口了防护服23.1亿件,包括医用防护服7.73亿件。
2021年1月6日-11日中国产业用针织品行业协会面向口罩、防护服、原辅料等重点防疫物资相关企业开展了《关于防疫针织品行业优化发展相关建议》的问卷调研。截止2021年1月11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76份,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基本情况方面:调研企业共来自于22个省区市,图1所示,排名前五位的分布是:江苏43家(24%)、广东26家(14%)、浙江17家(9%)、山东16家(9%)、福建10家(5%),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与全国防疫针织品企业的国内分布情况基本吻合,样本数据有一定代表性。
调研样本企业遍及综合性防疫针织品、口罩制品、防护服制品、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其他原辅料、科研机构等8类企业。口罩和防护服制品生产企业累计占47%,其中疫情前正常运营的口罩、防护服的相关企业占41%。统计企业中79%是2016年及以前成立的企业。
#??#
(1)企业类型
企业类型方面,样本企业涉及防疫针织品全产业链。图2所示,其中30%的企业为综合性企业,该类企业通常同时生产口罩/防护服和非织造布等产品,11%的企业单独生产口罩,5%的企业单独生产防护服,三者合计有83家(47%)。纺粘、水刺等非织造布企业占15%,熔喷非织造布企业占11%,透气膜、非织造布设备及部件、口罩机及贴条机、口罩带、鼻夹等原辅料和设备企业占20%,高校科研单位占3%,贸易流通企业占2%。口罩、防护服的相关企业中其中疫情前正常运营的既有企业占42%,其余(累计52%)为疫情后原料、服装、家纺、卫生用品、食品等防疫针织品相关的转产企业。
(2)企业成立时间
企业成立时间方面,问卷企业中有14家(8%)是2020年新成立的企业,有19家是2017年-2019年成立的企业,绝大部分为2016年及以前成立的既有企业,如图3所示。从数据上看,参与问卷调研的2020年新成立企业偏少。
(二) 生产经营状况及预期
样本企业中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普遍较好,且对2021年有乐观预期,多数企业在未来3年将保持产能稳定。图4所示,其中2020年64%的企业在口罩、防护服板块生产经营情况比较好(37%)或者很好(27%),有53%的企业预计2021年生产经营情况比较好(39 %)或者很好(14%),图5所示。2021年的生产经营预期相较于2020年有所下滑。投资计划方面,有53%的企业在2021-2023年选择保持产能稳定,有20%的企业拟加大防疫针织品领域的投资,仅有9%的企业会逐渐退出。
(三) 产能和布局
产能和布局方面,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防疫针织品相关产能过剩,部分企业认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认为产业链布局合理或非常合理的较少。总体来看认为防疫针织品相关产能存在过剩情况,纺粘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等原料产能过剩程度要高于口罩、防护服制品。
有60%的企业认为口罩、防护服制品产能过剩,29%的企业认为产能虽然过剩但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认为产能不足的仅占1%。64%的企业认为熔喷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等原料产能过剩,28%的认为高等级熔喷非织造布产品产能不足。对于口罩、防护服的产业链布局情况,仅有18%的企业认为口罩、防护服产业链布局合理(13%)或布局非常合理(5%)。
#??#
(四) 发展诉求
短期来看,企业的诉求主要集中于市场监督、应急储备、技术升级等方面。长期来看,除市场监督和技术升级外,企业对于培育增量市场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对于应急储备的需求相对有所弱化,这点与短期诉求有着明显不同。
行业短期健康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方面,图6所示,在完善市场监管监督、建立健全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提高行业技术竞争力加大行业技术攻关、培育本土品牌、培育市场并消化过剩产能、完善产业链区域布局这6个问题中,排名前3位的问题是:55%的企业建议完善市场监管监督,53%的企业建议建立健全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51%的企业建议提高行业科技竞争力,加大行业技术攻关。
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最有效的建议措施方面,图7所示,在政策引导并培育增量市场、引导鼓励行业技术升级、建立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优化防疫针织品生产布局、加强防疫针织品市场监督、规范存量市场这5个措施中,排名前3位的是:60%的企业建议培育增量市场、44%的企业建议规范存量市场,44%的建议鼓励行业技术升级。
其他建议方面,问卷企业对于引导行业绿色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加强价格引导、增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结论
综合以上问卷调研结果,口罩、防护服等防疫针织品行业在经历了行业巨变后,大部分企业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较好,对2021年的预期也并不悲观,但产能过剩、产业链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是现实存在的,对于未来的发展产业链各类企业也有着不同诉求。本次调研有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 产能和布局方面,防疫针织品相关产能存在过剩情况,国内防疫针织品的布局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产业链多集中于华南、华东、京津等经济发达区域,欠发达省份偏少,产品类型方面,华南和华东区域综合性企业和制品生产企业产能和布局较为集中、华北、华中原辅料较为集中,东北、西北、西南等省份因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布局不合理现象可能更为明显。
2. 生产经营方面,2020年综合性企业普遍生产经营情况较好,这类企业多成立于2016年及以前;新成立的熔喷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理想比例较大。非织造布、辅料、设备等防疫针织品关联企业、非制造业企业等转产口罩、防护服制品相较于其他企业普遍生产经营状况不理想,各类企业2020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影响了其2021年生产经营预期.
3. 投资意愿方面,产业链企业中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倾向于加大投资的比例较高,而生产经营不理想的企业大多数选择缩减产量、储存产能,甚至逐渐退出。
4. 企业诉求方面,企业诉求主要集中于市场监管、增量市场培育、应急储备、科技提升等方面。相关诉求中,短期产业链各企业都普遍认同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监督、建立应急储备和提高行业竞争力。远期产业链企业普遍认为需要加强市场监督、引导技术升级和培育增量市场,口罩、防护服制品企业对于建立各地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优化防疫针织品产业布局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加关注。
综上,当前口罩、防护服等防疫针织品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加以关注,PH Value针织展建议未来需采取多种措施来优化防疫用针织品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产能结构,适当开拓和培育增量市场,提高行业整体技术竞争力。这对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产业用针织品行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