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Value针织展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至去年年底,全国共出口口罩2242亿只,价值3400亿元,包括医用口罩650亿只,出口了防护服23.1亿件,包括医用防护服7.73亿件。
2021年1月6日-11日中国产业用针织品行业协会面向口罩、防护服、原辅料等重点防疫物资相关企业开展了《关于防疫针织品行业优化发展相关建议》的问卷调研。截止2021年1月11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76份,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基本情况方面:调研企业共来自于22个省区市,图1所示,排名前五位的分布是:江苏43家(24%)、广东26家(14%)、浙江17家(9%)、山东16家(9%)、福建10家(5%),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与全国防疫针织品企业的国内分布情况基本吻合,样本数据有一定代表性。
调研样本企业遍及综合性防疫针织品、口罩制品、防护服制品、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其他原辅料、科研机构等8类企业。口罩和防护服制品生产企业累计占47%,其中疫情前正常运营的口罩、防护服的相关企业占41%。统计企业中79%是2016年及以前成立的企业。
#??#
(1)企业类型
企业类型方面,样本企业涉及防疫针织品全产业链。图2所示,其中30%的企业为综合性企业,该类企业通常同时生产口罩/防护服和非织造布等产品,11%的企业单独生产口罩,5%的企业单独生产防护服,三者合计有83家(47%)。纺粘、水刺等非织造布企业占15%,熔喷非织造布企业占11%,透气膜、非织造布设备及部件、口罩机及贴条机、口罩带、鼻夹等原辅料和设备企业占20%,高校科研单位占3%,贸易流通企业占2%。口罩、防护服的相关企业中其中疫情前正常运营的既有企业占42%,其余(累计52%)为疫情后原料、服装、家纺、卫生用品、食品等防疫针织品相关的转产企业。
(2)企业成立时间
企业成立时间方面,问卷企业中有14家(8%)是2020年新成立的企业,有19家是2017年-2019年成立的企业,绝大部分为2016年及以前成立的既有企业,如图3所示。从数据上看,参与问卷调研的2020年新成立企业偏少。
(二) 生产经营状况及预期
样本企业中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普遍较好,且对2021年有乐观预期,多数企业在未来3年将保持产能稳定。图4所示,其中2020年64%的企业在口罩、防护服板块生产经营情况比较好(37%)或者很好(27%),有53%的企业预计2021年生产经营情况比较好(39 %)或者很好(14%),图5所示。2021年的生产经营预期相较于2020年有所下滑。投资计划方面,有53%的企业在2021-2023年选择保持产能稳定,有20%的企业拟加大防疫针织品领域的投资,仅有9%的企业会逐渐退出。
(三) 产能和布局
产能和布局方面,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防疫针织品相关产能过剩,部分企业认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认为产业链布局合理或非常合理的较少。总体来看认为防疫针织品相关产能存在过剩情况,纺粘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等原料产能过剩程度要高于口罩、防护服制品。
有60%的企业认为口罩、防护服制品产能过剩,29%的企业认为产能虽然过剩但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认为产能不足的仅占1%。64%的企业认为熔喷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等原料产能过剩,28%的认为高等级熔喷非织造布产品产能不足。对于口罩、防护服的产业链布局情况,仅有18%的企业认为口罩、防护服产业链布局合理(13%)或布局非常合理(5%)。
#??#
(四) 发展诉求
短期来看,企业的诉求主要集中于市场监督、应急储备、技术升级等方面。长期来看,除市场监督和技术升级外,企业对于培育增量市场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对于应急储备的需求相对有所弱化,这点与短期诉求有着明显不同。
行业短期健康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方面,图6所示,在完善市场监管监督、建立健全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提高行业技术竞争力加大行业技术攻关、培育本土品牌、培育市场并消化过剩产能、完善产业链区域布局这6个问题中,排名前3位的问题是:55%的企业建议完善市场监管监督,53%的企业建议建立健全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51%的企业建议提高行业科技竞争力,加大行业技术攻关。
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最有效的建议措施方面,图7所示,在政策引导并培育增量市场、引导鼓励行业技术升级、建立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优化防疫针织品生产布局、加强防疫针织品市场监督、规范存量市场这5个措施中,排名前3位的是:60%的企业建议培育增量市场、44%的企业建议规范存量市场,44%的建议鼓励行业技术升级。
其他建议方面,问卷企业对于引导行业绿色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加强价格引导、增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结论
综合以上问卷调研结果,口罩、防护服等防疫针织品行业在经历了行业巨变后,大部分企业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较好,对2021年的预期也并不悲观,但产能过剩、产业链布局不合理等情况是现实存在的,对于未来的发展产业链各类企业也有着不同诉求。本次调研有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 产能和布局方面,防疫针织品相关产能存在过剩情况,国内防疫针织品的布局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产业链多集中于华南、华东、京津等经济发达区域,欠发达省份偏少,产品类型方面,华南和华东区域综合性企业和制品生产企业产能和布局较为集中、华北、华中原辅料较为集中,东北、西北、西南等省份因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布局不合理现象可能更为明显。
2. 生产经营方面,2020年综合性企业普遍生产经营情况较好,这类企业多成立于2016年及以前;新成立的熔喷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理想比例较大。非织造布、辅料、设备等防疫针织品关联企业、非制造业企业等转产口罩、防护服制品相较于其他企业普遍生产经营状况不理想,各类企业2020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影响了其2021年生产经营预期.
3. 投资意愿方面,产业链企业中2020年生产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倾向于加大投资的比例较高,而生产经营不理想的企业大多数选择缩减产量、储存产能,甚至逐渐退出。
4. 企业诉求方面,企业诉求主要集中于市场监管、增量市场培育、应急储备、科技提升等方面。相关诉求中,短期产业链各企业都普遍认同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监督、建立应急储备和提高行业竞争力。远期产业链企业普遍认为需要加强市场监督、引导技术升级和培育增量市场,口罩、防护服制品企业对于建立各地防疫针织品应急储备、优化防疫针织品产业布局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加关注。
综上,当前口罩、防护服等防疫针织品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加以关注,PH Value针织展建议未来需采取多种措施来优化防疫用针织品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产能结构,适当开拓和培育增量市场,提高行业整体技术竞争力。这对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产业用针织品行业协会
#??#
随着健康生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民运动正在进行时,运动服饰的热销,使得运动元素也成为潮流标志之一。2021针织展观察发现,不少人在运动时会选择棉质服装,认为其舒适透气。但当你真正运动大量出汗后就会发现,湿漉漉的棉质衣服便会粘在身上很不舒服。衣服不能及时速干,身体降温会更加寒冷,冷风一吹极其容易感冒生病。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合适的运动着装可以使你的锻炼事半功倍。速干衣,顾名思义它就是指干的比较快的衣服,对于经常运动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与棉质衣服相比更容易将汗水挥发出去,有利于保持皮肤清爽,无论是在健身房还是户外运动都比较适用。
速干衣是一种功能类服装,主要功能便是吸湿和速干。“吸湿是指面料通过纤维把皮肤表面的水吸走,一般吸湿功能可通过染色时加助剂或是在纺成纱线前就进行处理,加助剂的衣服不耐洗涤,多次洗涤后吸湿效果就会下降。”行业人员说道。据悉现在还有单向导湿功能的面料,人体出汗时汗液会排到衣服外层,里层依然保持干爽。
#??#
速干衣由聚酯纤维织造而成,涤+氨组合或者锦+氨组合是最常见的。“速干衣首选是化纤产品,像纯棉T恤是很容易吸汗但蒸发也很慢。好的速干衣当大量出汗时不会闷也不黏身体。手摸衣服外面时会觉得很湿,但与身体接触的地方没有汗液。”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的需求有所差别,像是户外运动时,带有防风功能的速干衣是运动者的首选。
对于速干的原理,吸湿面积是周长乘以它的高度,这块普通锦纶长丝表面光滑,而这块速干面料长丝模型上有沟槽,吸湿面积可以扩大一倍以上。多沟槽十字异形纤维是市场上吸湿排汗纤维,纤维横截面形成十字形状,大大增加吸湿表面积,而且纤维形成沟槽后容易把汗液或者水分迅速转移到纤维表面,再通过空气流通将汗水蒸发来达到速干效果。
将汗水转化成能量,有着“恒温神器”之称的速干衣是运动者的最佳拍档。
近几年速干衣在针织展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功能全面而且成本并不贵,希望在2021针织展上,各位参展人能把握机会。
来源:全球纺织网
#??#
针织展得到消息各大航运公司将在下个月中国春节期间取消亚洲至欧洲和地中海的多个航次。此消息一出,对去年以来陷入困境的货主来说又是一记重击,因为有些货主已经为春节期间舱位付了高昂的运费确保发货,结果班轮却取消了。
到底这个事件,对针织行业有何影响呢?
船公司趁机涨价,价格远超出市场水平,而且缺箱爆仓,提箱还要额外花钱买,与此同时,船期晚开现象严重,导致预提落箱场地紧张,又涨价 ,发货人成本猛涨,对公司来说,影响很大。
柯桥某外贸公司负责业务的王经理表示,此次事件对公司影响不大,主要是公司提前预计好了疫情影响,因此早早得和客户联系好发货事宜,在昨天已经全部装柜了。接下来的单子,就要等年后再接了。
#??#
2M联盟的马士基(Maersk)和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计划在今年第5至7周内取消3艘从亚洲到北欧的班轮,其中一艘船保留现有订舱但推迟到第八周起航。海洋联盟的成员CMA CGM也将在同期取消三个航次。
MSC表示,“由于春节期间需求放缓”以及“整个供应链面临严峻的拥堵”,取消班轮的措施是必要的。马士基告知其客户,为了应对当前“严重的港口拥堵和设备限制”,取消春节期间班轮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船期可靠性”,让一切重回正轨
一位船公司的消息人士表示,他认为2M这么做更多是为了缓解过热的供应链,缓解北欧设备和港口拥堵的压力。“从自己公司船舶运营角度来看,春节期间舱位已全部预定。” “此外,最近有太多货物被延误,所以取消春节期间的班轮不可能是因为需求降低了,所以猜测,2M此举想通过削减航次来恢复正常的班轮时间表。”
事实上,eeSea的创始人Simon Sundboell表示,这条航线目前的准班率极为不可靠,堪称这些年来最糟糕的状况。他补充说:“春节期间减航是必要的,不是为了降低运力,而是为了让整条通路恢复畅通。”
在船公司们宣布取消春节期间班轮的通知发布之前,亚洲至北欧航线的托运人本来已经看到了运力增加、设备增加、拥堵危机终于开始好转的初步迹象。
针织展提醒广大针织人,疫情反复,要提前规划好订单货运,以免造成损失。
来源:海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