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等新渠道的先后崛起,为内衣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来,Ubras等内衣新品牌迅速崛起,在内衣消费市场形成了新老品牌混战局面。
01新老品牌同台竞技,谁能脱颖而出?
根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在今年618大促预售的前十榜单中,新消费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Ubras、内外的销量、销售额遥遥领先,有意思的是,两品牌的爆款商品中,70%均有“无尺码”“无钢圈”标签,余下3款爆品则含有类似“大胸”的针对性很强的关键词。
#??#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内衣市场起步较晚,以上世纪70年代安莉芳推出的第一件立体胸围为界,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内衣行业进入了萌芽阶段。至千禧年后,内衣市场逐渐繁荣,爱慕、曼妮芬等一系列中高端品牌孕育而生,黛安芬、华歌尔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内衣消费进入初步繁荣阶段,中国女性的消费和审美也逐渐提高。2010年后,电商、直播等新渠道的先后崛起,为内衣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2015年后,Ubras等内衣新品牌迅速崛起,在内衣消费市场形成了新老品牌混战局面。
根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从2017到2021年的5个滚动年内,女性内衣行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4%,2021MAT滚动年(2020·05-2021·04)文胸类目销售额为204亿元,销量为2.15亿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拥有如此庞大且稳定增长的消费市场,但内衣市场的集中度仍处于较低状态。此外,根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1MAT内衣市场top5品牌名单变化迭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Ubras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2020年,Ubras与薇娅签订了年框合约,顶着“无尺码内衣”开创者的头衔,开始进入女性内衣top5品牌榜单,并于当年5月登顶线上内衣销售额top1,此后一直蝉联销售额榜首。其他新内衣消费品牌也是一路走高。
新消费品牌崛起之后,依靠新概念、新技术获得了资本圈青睐。根据烯牛数据,2020年,共5个内衣品牌获得了百万到数亿元不等的融资金额,它们分别为素肌良品、焦内、Ubras、里性以及内外。
02凭借“洞察消费需求+全渠道营销”,新品牌快速腾飞
新消费品牌是如何快速成为内衣界宠儿的?简单来说,可以归于两点。
1、差异化产品打造,形成错位优势竞争。近几年,随着更加“自我”的年轻一代进入并开始主导消费市场,年轻化、多元化成为内衣市场一大趋势。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开始进入新时期,女性消费者对内衣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聚拢”与“性感”,她们开始更加关注的是舒适与自我感受。“无钢圈”“无尺码”标签正是契合了这一需求。而此时,老品牌固守着发明专利与传统审美,而新品牌敏锐地识别到了消费心理变化,并基于这些需求打造了差异化的产品及场景的强连接。
#??#
2、营销组合拳,抢占消费者心智。以Ubras为例,魔镜市场情报综合分析发现,女性内衣中声量最高的品牌是Ubras,其关键词标签有:直播间、无尺码、舒服、孟佳、欧阳娜娜等。可推测出,Ubras采取的是“直播+内容种草+明星代言”多管齐下模式。这也是很多网生品牌的惯用打法。
03老品牌未“躺平”,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
新品牌增长迅猛,并不意味着老品牌已经乏力。在新品牌以差异化产品独树一帜的同时,以安莉芳、爱慕、都市丽人、曼妮芬为代表的“老品牌”并未墨守成规,纷纷在新技术、新品类、新渠道方面开始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31日,爱慕在A股上市,成为继都市丽人、汇洁股份和安莉芳控股之后,第四家中国内衣品牌上市公司。
而老牌内衣企业安莉芳依然在内衣的功能性、舒适性方面持续创新。根据魔镜市场情报近三个月内衣线上销售数据,老品牌在top10品牌中所占比重高达70%。一方面,老品牌在线上平台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另一方面,老品牌在线下门店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内衣不同于其他品类,线下消费是内衣销售的最主要渠道。最重要的是,老品牌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安莉芳手握60多项产品发明专利,爱慕等同样在产品端拥有不可模仿和替代的技术。
总而言之,新品牌的崛起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资本与营销的双重赋能下,他们在“微笑曲线”的一端——市场端占据了上风,未来,他们是否会在供应链另一端——技术、研发端进行深耕,从产品到销售打造更贴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尚未可知。
在未来的内衣市场,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据“越南人民报”报道:目前,纺织鞋服企业的订单已排到第三季度,甚至是全年,并且正在促进和商讨2022年的订单。
这是在一年多以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被停滞的积极信号,也是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力争实现出口金额达390亿美元目标的“好兆头”。
北江即将带3万多名工人返厂
6月22日,据“越南快讯”报道:北江省的目标是到 7 月底让 30,000 多名工人重返工作岗位,到年底在四个工业区达到 120,000 名工人。
6月22日,北江省工业园区副经理阮春玉表示,该省计划在7月1日前让约400家企业恢复生产。
在近一个月的恢复操作,四大工业园区:广洲,范忠,亭电车,宋溪-河内晃,北江已经鉴定并批准153家企业拥有近24,000名员工。
#??#
截至目前,已有86家企业约1.6万人正式复工。这一员工人数占这里约14万名员工总数的近11.4%。此前,北江要求企业在重新营业时欢迎工人到他们的集中住宿至少 3 天,测试Covid-19并在必要时安排隔离区。如果发生感染,政府不会强制企业在工作场所设置集中隔离区,而是按照区级计划进行。各地为隔离区安排后备,如需集中隔离,企业自付。
在用工方面,企业优先招收住在省内宿舍的职工,优先招收省内职工,其次是省外人员。据Ngoc先生介绍,这个选择是为留在该地区的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因为仍然有近4万名外国工人在小村庄或安全集中隔离,多次抽样。生产恢复顺利,需要大量工人,那么北江会考虑外劳。“一开始,可能很难安排大量的工人。但省有具体的计划,企业很难将其拆除,”Ngoc先生肯定地说。
一人感染,整个工厂将会封锁,停产
在越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复杂难料之下,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只要一人感染,整个工厂将会封锁,停产,造成企业严重损失。因此,企业要灵活,主动尽快适应于疫情中和疫情后时期市场的变化;主动改变生产经营方式;革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利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企业也希望政府采取助力企业的机制政策或者提出符合于不同行业的经济扶持计划,特别是对劳动力密集,直接受疫情影响的企业。
中国政府援助越南新冠疫苗运抵河内
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网站消息,6月20日下午,中国政府援助越南新冠疫苗运抵河内内排机场。驻越南大使熊波大使向越南卫生部部长阮青龙正式移交疫苗,双方分别致辞并就加强抗疫合作交换意见。驻越南使馆经商公参胡锁锦、政务参赞陈虹及越共中央对外部副部长阮孟强、外交部副部长阮明羽等参加。此前报道:惨烈!印度大量纺织订单被取消,越南每天近400家企业退出市场!
#??#
越南每天近400家企业退出市场
受疫情影响的不止印度,越南也一样。
前5月,越南全国新设企业数量和新注册资本总额分别达55800家和778.3万亿越盾,同比增长分别为15.4%和39.5%;新设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140亿越盾,同比增长20.9%。此外,复工复产企业近22600家,同比增长3.9%;新设企业和复工复产企业总数达78300家。另一方面,暂停停业企业、停业等待办理解体手续和完毕解体手续企业总数达60000家,同比增长23%。其中,暂时停业企业31800家,同比增长22.3%;停业等待办理解体手续的企业20000家、同比增长20.7%;完毕解体手续的企业8000家,同比增长32.3%。平均每月有近1.2万家企业退出市场,相当于每天有400家企业。
大量东南亚订单转移中国
受疫情影响,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服装行业出口严重萎缩,纺织品部分订单转移到中国。江苏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一些本来是印度的订单,由于当地疫情反复导致纺织企业开工率不足,所以回流到了我国。而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的生产车间,200多台织机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按照订单生产。企业负责人说:“包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订单,转移了40%到我们企业,现在开机率达到100%。”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560.8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6.1%;5月当月,服装出口12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来源:纺友网
#??#

疫情之下,在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模式之变中,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网络直播、娱乐营销等新方式驱动着市场变革和消费升级,PH Value针织展也在悄然升级,消费互联网在持续推进的同时,正加快向产业互联网迈进,尤其信息化率先深度融合工业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日趋成熟,“互联网+”技术应用加快,同时企业级数据中心、“系统+物联网+MES”管理平台等服务云平台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某针织智造工厂内,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进厂、裁剪、缝制、出厂可全链路跟踪;产前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都由AI机器来做决策。以往须清点物料和检查排期才能确定的工期,在犀牛智造工厂一键即可得到秒级回复。随着这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揭开神秘面纱,一场用数字化技术撬动的工厂革命正在萌芽。然而,把触角伸向上游的互联网企业远不止阿里巴巴一家。
#??#
据悉,阿里巴巴最早对制造业的探索可追溯到2013年。旗下1688事业部推出了一个连接淘宝卖家与工厂的C2M平台淘工厂。
2018年12月,拼多多对C2M全面布局,启动“新品牌计划”,采用C2M模式与制造商共同打造爆款产品;2019年8月,京东通过旗下“京东京造”启动C2M个性定制服务,2020年11月25日,京东发布“C2M智能工厂”计划。三大巨头入场,也让C2M大战一触即发。
在40万亿的社会零售总额里,电子商务大概占比25%。而在制造业也有30万亿~40万亿的蛋糕,但今天互联网化的渗透比例还非常低。犀牛智造CEO伍学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数字佐证了新制造的蓝图。
C2M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变革,它本质上是对供给侧全方位的升级。从设计到纱线再到原料再到生产最后到销售,集合智造在不同产业环节都实现了集合竞价,且都能通过互联网在线连接,让生产更加智能化和数据可视化。
智造C2M平台,专注做服装行业的整合和联动。作为一个面向消费者C端的消费品牌,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服装店铺等小B端的集合系统,集合智造上有199元的裤子、299元的羊毛衫,均来自国际大牌的代工厂,同等品质的产品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市场价格至少在500~800元之间。把原本小服装店端分散的小批量订单聚集到集合智造平台,实现订单集合,再在生产端实现大规模生产和竞价,这是集合智造的基本逻辑,也是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进而实现高品质、低价格的根本原因。
“C2M要解决两端的事情,销售端解决无库存,产业端解决性价比。”不同于互联网平台补贴低价或拼团低价模式,集合智造主要通过后端产业链整合协同实现低价。
然而服装产业的难题还在于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性价比的同时,也保障生产和供应工厂的利润。PH Value针织展认为,只有同时解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供应商单品量的难题,才能解决C2M产业端长久可持续的问题。
来源:中国纺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