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要求条干(也就是纱线的粗细均匀程度)更高,柔软性好,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捻度(纱捻度都比较低)在针织机上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纱线要受到复杂的机械作用,如拉伸、弯曲、扭转、摩擦等。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以及产品的质量,针织用纱应满足以下要求:
1、纱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
纱线的强度是针织用纱的重要品质指标。由于纱线在准备和织造过程中经受一定的张力和反复的载荷作用,因此,针织用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此外,纱线在编织成圈过程中,还要受到弯曲和扭转变形,因此还要求针织用纱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以便于编织过程中弯曲成圈,并减少纱线断头。
2、纱线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
针织用纱的柔软性比机织用纱要求高。因为柔软的纱线易于弯曲和扭转,并使针织物中的线圈结构均匀、外观清晰美观,同时还可减少织造过程中纱线的断头以及对成圈机件的损伤。
#??#
3、线应具有一定的捻度
一般来说,针织用纱的捻度比机织用纱要低。若捻度过大,纱线的柔软性就差,织造时不易被弯曲、扭转,还容易产生扭结,造成织疵,使织针受到损伤;此外,捻度过大的纱线会影响针织物的弹性,并使线圈产生歪斜。但针织用纱的捻度也不能过低,否则会影响其强度,增加织造时的断头,且纱线膨松,使织物容易起毛起球,降低针织物的服用性能。因此,正确地选择捻度是合理选用纱线的一项重要途径。针织物的用途不同,捻度要求也有所区别。
汗布要求滑爽、紧密、表面光洁、纹路清晰,纱的捻度要大些,可接近同线密度机织用经纱标准。外衣用纱线捻度应取大些,以增强挺括性、改善起毛起球现象。棉毛布、弹力布要求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纱的捻度应稍低些,一般采用同线密度机织用纬纱捻度的下偏差。起绒针织物用纱,为便于拉绒,且使绒头厚薄均匀,捻度要求更小一些。
另外捻度的大小还随纱线线密度而异。
4、纱线的线密度要均匀、纱疵少
纱线线密度均匀性即纱线条干的均匀性,是针织用纱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条干均匀的纱线有利于针织加工和保证织物质量,使线圈结构均匀,布面清晰。如纱上有粗节,则编织就不能顺利通过,造成纱线断头或损伤机件,而且在布面上容易形成“横条”、“云斑”,降低针织物品质;如纱上有细节,则在此处强度不足,容易断头,影响织物的质量和降低机器生产率。因为针织机上有多路成圈系统同时进纱成圈,所以不仅要求每路纱线粗细均匀,而且各路之间纱线的粗细差异也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在布面上形成横条纹,阴影等疵病,降低织物质量。
5、纱线应具有良好的吸湿性
纱线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各种纤维的吸湿能力有很大差异,且吸湿量的大小随空气的温湿度不同而不同。用于针织生产的纱线,应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在同样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吸湿性好的纱线,除了其导电性能较好以外,同时也有利于纱线捻回的稳定和延伸性的提高,从而使纱线具有良好的编织性能。
6、纱线要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和较小的摩擦系数
针织用纱应尽可能没有杂质和油渍等,而且应很光滑。不光滑的纱线,对机件的摩损厉害,容易损伤机件,且车间里飞花多,既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又影响针织机的生产率和织物的品质。
来源:大耀纺织
#??#
新型纤维之所以称新型纤维,主要是纤维的形状、性能或其他方面区别于原来的传统纤维,且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方面得到改善的纤维。新型纤维是传统纤维不再满足于人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解决传统纤维的一些缺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反映的是人们对纺织材料要求的提高。
新型纤维开发前景
随着人们现在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现在新型纤维的开发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新型纤维开发趋势现在是向多元化、新颖化和环保型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某些纤维本身存在的缺陷,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现开发的纤维,在纤维材料方面追求多元化;各种面料的新产品开发需要各种新型纤维问世,这要求新型纤维的新颖性;由于化学纤维生产过程及废旧纤维引起了很大的环境问题,这就要求今后的新型纤维开发面向环保型。
另外,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依赖于高分子科学的水平,而我国目前的高分子科学发展水平较低,这就导致许多高性能材料、高附加值的产品都需要进口。如医用缝合线、高性能的人造血管的生产,在我国几乎都是空白。为此科研工作者应致力于开发各种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进而推动纺织新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
新型纤维开发意义
新型纺织材料的应用,赋予传统纺织工业以生机,加上纺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推进和新的生产工艺,使得这一古老产业得以生机盎然、重新焕发光彩。新型天然纤维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既节约了石油等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天然纤维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亲和性,有些天然纤维还具有医疗保健等功效,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追求不断增长,加大对天然纤维的开发和使用,使其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新型纤维发展趋势
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出新型纤维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生态、人体健康要求。纺织材料新型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材料新型化发展的趋势。
采用绿色原料开发新型纤维利用绿色原料开发新型纤维已成为获得新型纺织材料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新型纤维材料的来源。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
循环材料就是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节约生态资源。现代纺织要求材料可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循环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未来新型材料发展的趋势。天然纤维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资源,作为“从自然产生又回到自然”的资源循环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
人造纤维材料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其原料多为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成纤维多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属原生资源,且常规合成纤维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纤维如何进行回收再生是生态材料研究的重点,也是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合成材料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已开发了有回收聚合物、纤维的原料再循环和回收单体的化学再循环系统。回归自然、适应环境是纺织材料总的发展趋势。
生态化纺织材料的发展为保护生存环境,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符合21世纪绿色环保型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可认为未来的纺织工业将是绿色生态工业。
来源:大耀纺织
#??#
据“越南人民报”报道:目前,纺织鞋服企业的订单已排到第三季度,甚至是全年,并且正在促进和商讨2022年的订单。
这是在一年多以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被停滞的积极信号,也是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力争实现出口金额达390亿美元目标的“好兆头”。
北江即将带3万多名工人返厂
6月22日,据“越南快讯”报道:北江省的目标是到 7 月底让 30,000 多名工人重返工作岗位,到年底在四个工业区达到 120,000 名工人。
6月22日,北江省工业园区副经理阮春玉表示,该省计划在7月1日前让约400家企业恢复生产。
在近一个月的恢复操作,四大工业园区:广洲,范忠,亭电车,宋溪-河内晃,北江已经鉴定并批准153家企业拥有近24,000名员工。
#??#
截至目前,已有86家企业约1.6万人正式复工。这一员工人数占这里约14万名员工总数的近11.4%。此前,北江要求企业在重新营业时欢迎工人到他们的集中住宿至少 3 天,测试Covid-19并在必要时安排隔离区。如果发生感染,政府不会强制企业在工作场所设置集中隔离区,而是按照区级计划进行。各地为隔离区安排后备,如需集中隔离,企业自付。
在用工方面,企业优先招收住在省内宿舍的职工,优先招收省内职工,其次是省外人员。据Ngoc先生介绍,这个选择是为留在该地区的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因为仍然有近4万名外国工人在小村庄或安全集中隔离,多次抽样。生产恢复顺利,需要大量工人,那么北江会考虑外劳。“一开始,可能很难安排大量的工人。但省有具体的计划,企业很难将其拆除,”Ngoc先生肯定地说。
一人感染,整个工厂将会封锁,停产
在越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复杂难料之下,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只要一人感染,整个工厂将会封锁,停产,造成企业严重损失。因此,企业要灵活,主动尽快适应于疫情中和疫情后时期市场的变化;主动改变生产经营方式;革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利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企业也希望政府采取助力企业的机制政策或者提出符合于不同行业的经济扶持计划,特别是对劳动力密集,直接受疫情影响的企业。
中国政府援助越南新冠疫苗运抵河内
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网站消息,6月20日下午,中国政府援助越南新冠疫苗运抵河内内排机场。驻越南大使熊波大使向越南卫生部部长阮青龙正式移交疫苗,双方分别致辞并就加强抗疫合作交换意见。驻越南使馆经商公参胡锁锦、政务参赞陈虹及越共中央对外部副部长阮孟强、外交部副部长阮明羽等参加。此前报道:惨烈!印度大量纺织订单被取消,越南每天近400家企业退出市场!
#??#
越南每天近400家企业退出市场
受疫情影响的不止印度,越南也一样。
前5月,越南全国新设企业数量和新注册资本总额分别达55800家和778.3万亿越盾,同比增长分别为15.4%和39.5%;新设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140亿越盾,同比增长20.9%。此外,复工复产企业近22600家,同比增长3.9%;新设企业和复工复产企业总数达78300家。另一方面,暂停停业企业、停业等待办理解体手续和完毕解体手续企业总数达60000家,同比增长23%。其中,暂时停业企业31800家,同比增长22.3%;停业等待办理解体手续的企业20000家、同比增长20.7%;完毕解体手续的企业8000家,同比增长32.3%。平均每月有近1.2万家企业退出市场,相当于每天有400家企业。
大量东南亚订单转移中国
受疫情影响,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服装行业出口严重萎缩,纺织品部分订单转移到中国。江苏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一些本来是印度的订单,由于当地疫情反复导致纺织企业开工率不足,所以回流到了我国。而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的生产车间,200多台织机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按照订单生产。企业负责人说:“包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订单,转移了40%到我们企业,现在开机率达到100%。”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560.8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6.1%;5月当月,服装出口12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来源:纺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