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江阴外贸大讲堂上,与会的江阴纺织服装企业代表和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与面料博览会亚洲区总裁克里斯托弗·格瑞芬互动热烈,目的只有一个:好好利用这个国际平台,让更多产品销往美国、销往世界。
双重压力挤压出口空间
今年以来,依然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我省稳外贸压力空前。传统纺织服装业,更是经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作为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基地的江阴,某种程度成了这个行业的一面“镜子”。
江阴市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桂珍介绍,纺织服装在江阴经济中位置重要,年销售超过1400亿元。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450多家,去年全市纺织服装出口29.7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规模的24%。尽管如此,去年出口额比上年还减少4.73%。
“去年,我们公司与澳大利亚做了150万美元左右出口,但9月开始订单明显减少,今年只接了不到15万美元单子。”江阴杰逸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磊无奈地说,订单都转移到孟加拉等国去了。“我们公司员工每年涨工资,去年小时工资是12.5元,今年提到了15元。一件女式棉制衬衫出口,我们报价5美元,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制造商报价4美元。”
从全省情况看,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都面临较大压力。1—2月,全省纺织服装出口403.9亿美元,同比下降4.8%。刚刚结束的华东进出口交易会调查表明,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高企等,成为推高成本的主要因素。
让买家在展会上触摸产品
路虽泥泞,走下去的信心不能变。为此,省贸促会、江阴市商务局请来国内外专业人士,为纺织服装企业指路支招。克里斯托弗·格瑞芬身后,是业界著名的美国拉斯展。作为组展方负责人,他此行除了向江苏企业推介展会,传授提高参展效果的技巧,还带来了美国市场的最新趋势。
“现在的国际市场条件下,要让采购商下单,必须把产品放到展会上让他感受、触摸。”在他看来,中国企业普遍生产很强,但参加展览、进行产品推广比较弱。比如,一年两届的拉斯展,很多参展企业都会在开幕前将公司介绍、产品照片等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国际买家提前介入,提高洽谈成效,但中国参展企业很少利用这个平台。还有中国企业报名参展后,在产品资料准备上花了很多功夫,但有些参展资料既有中文又有英文,给人感觉很不专业。有的外销员在摊位上埋头玩手机,接待客人缺乏热情,最终错过商机。他展示的几组照片显示,一组摊位上的面料、内衣整齐有序、色彩斑斓;另一组摊位上尽管服装样品不多,但摆放杂乱,就像几个晾衣架。他说,美国买家都很直接,这样的参展态度怎么能吸引他们?
对于刚刚进入或准备进入美国市场的江苏企业,克里斯托弗·格瑞芬建议,和美国人直接做生意,讲好英语是前提,因为99.99%美国买家不会讲中文。另外,要适应美国的采购模式,少库存,下单量变小,频率变快。所以。供货商应有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的技术,接单灵活、交货快。
“复苏中的美国经济对中国企业有很多机会。”克里斯托弗·格瑞芬说,虽然美国对中国进口增速不及越南、孟加拉、印尼,但中国纺织服装依然占了美国市场的35.86%。
突破技术壁垒才有生机
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相随而至的是形形式式的贸易壁垒。而摆脱这些“绊脚石”,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4 月1日开始,一项名叫《家居用品中有害物质管制法》的法律将在日本实施,把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特定偶氮染料列为有害物质,禁止在纺织品中使用,家居产品涉及尿布、尿布覆盖物、内衣、睡衣、手套、袜子、中衣、外衣、帽子、床上用品、地毯、桌布、领饰、手帕、毛巾、浴垫及皮革、皮毛毯子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副部长张希成现场调查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对这项新规的知晓度,结果知之甚少。“规定实施后,如果检查出特定偶氮染料超标,就会受到罚款、退货甚至更加严厉的处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张希成坦言,我国不是缺少类似规范,有的标准甚至比发达国家更严苛,问题在于执行不到位。为此,他推介一条破壁之路——建立白名单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日本纤维产业联盟共同建立。成为白名单认证的企业,产品出口日本就可以免检。”
虽然如此,对出口企业而言,多一道壁垒就是增加了一笔成本。“我们有30多家货源工厂,几年前就按欧盟标准做了。但出口日本必须做检测,一种颜色几百元,一件衣服几种颜色就要收几次,这笔成本肯定不小。如果申请白名单认证,一次也要七八千元。” 章磊呼吁,政府扶持外贸要更精准,比如像这种专业检测费用最好给予补贴。
来源:全球纺织网
兹别克斯坦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布了新的发展规划,在总结去年业绩的基础上,制定了纺织服装业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和计划。
乌兹别克斯坦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乌轻工业部,公司旗下目前有近300家企业,乌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都是其成员。根据去年3月份乌总统卡里莫夫签署的《关于保障2015至2019年生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及多元化措施纲要》文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改革工作由乌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目前,以生产现代化、技术工艺升级为主要内容的纺织服装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公司旗下不少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据统计,去年公司旗下企业在纺织服装产品领域的产值超过3万亿苏姆(约合68.6亿元人民币)。
目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是乌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点战略之一。2015年,公司总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有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达254家,占公司下属企业总数的89%,纺织及服装产品销往55个国家。为实现对外销售市场多元化、拓宽出口产品种类,许多企业参加了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韩国、德国等国举行的国际展销会。去年新拓展的销售市场包括哥伦比亚、巴西、萨尔瓦多、巴基斯坦、格鲁吉亚、克罗地亚和尼日利亚等。
除此之外,乌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大力吸引外资、开设新型合资企业以扩大生产。2015年,纺织服装业吸引外资达1.87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7%,33家新企业投入运营,创造了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2016年,乌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着重提高出口额,吸引外国投资并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按照计划,到2016年底将出口额提高至11亿美元,落实32个投资项目,并在此框架下新设24家企业,完成8家企业的现代化改造,计划创造就业岗位1.27万个。
来源:全球纺织网
近日,有关棉花市场的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首先是储备棉轮出政策初步明朗,时间推迟至4月中下旬;其次是2016年棉花目标价格确定为18600元/吨,较上年降低500元/吨。对于这两个政策的影响,我们认为,储备棉轮出时间推迟阶段性支撑棉价。同时,目标价格降低虽然不利于棉花种植,但是巨量储备库存可以弥补供需缺口甚至使供需结构发生逆转。因此,我们认为,棉价将阶段性走强,但长期来看,储备棉轮出将增加市场供应量,棉价依然承受较大的向下压力。
储备棉轮出政策初步明朗
3月过后,市场上关于储备棉轮出的传闻此起彼伏,前后出现多个版本,其中,传播范围最广的一个版本是:储备棉将于4月初投放。纺织企业在储备棉即将轮出的预期下,采购棉花极为谨慎,坚持随用随买的策略,棉花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
但近日,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储备棉轮出时间初步计划定在4月中下旬,晚于市场预期。从市场流通角度出发,之前由于纺织企业静待储备棉出库,原料棉花的库存水平较低。目前储备棉轮出初步明朗,时间推迟,纺织企业需要从市场上多采购至少半个月的用量来满足生产需求。
从目前棉花企业的销售情况来看,全国棉花消费量刚刚过半,一个月过后储备棉即将出库,留给棉花加工经营企业销售棉花的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加快棉花销售,棉花价格提价空间有限。综上所述,纺织企业阶段性补库将支撑棉花现货市场价格,但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目标价格下降进一步降低植棉意愿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6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该目标价格较2015年降低500元/吨,初步核算,相当于每公斤籽棉价格降低 0.2元/公斤。以2016年新疆地区平均籽棉单产250公斤/亩推算,相当于种棉收益减少50元/亩。以2015年新疆棉农获得的籽棉总销售价格7元 /公斤(市场销售价格+目标价格补贴)推算,相当于损失掉大约7公斤籽棉的收益。
那么目标价格降低对2016年的棉农种植意愿有何影响?目标价格降低导致的收益损失只有通过增加单产才能弥补,考虑到棉花种植过程中,在灌溉、地膜、机械作业等固定费用不会随籽棉产量降低而减少,实际的损失需要高于7公斤的籽棉产量才能弥补。换句话说,在2015基本保本或略有盈利的棉田,如果单产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则转种其他农产品的可能性更大。这也符合新疆目标价格改革的初衷:将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转移,向宜棉区转移,退出低产田、非宜棉区的种植。该政策也符合农业去库存化改革的精神,通过目标价格的调整,引导棉农降低棉花种植,保证去库存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标价格下降,对于产量处于盈亏平衡点的棉田影响明显,该区域的种棉意愿将进一步下滑。但由于中国巨量储备棉的存在,能弥补 2016/2017年度棉花供需缺口,甚至使供需格局发生逆转。因此,2016年目标价格降低对新年度棉花价格的提振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去库存化依然是未来棉价走势的主导因素。
来源:中国针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