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品牌七匹狼参与发起设立的再保险公司近日得到了中国保监会的批复。七匹狼希望能以此给公司带来长期投资收益,在保险业人士看来,保险资金是负债经营,投资设立再保险公司需要股东持续的注资能力,且盈利周期很难考量。对于需要新业务提振公司业绩的七匹狼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十分保险”的生意。
主业持续疲软 转型“向钱看”
七匹狼于2013年首次出现业绩下降,营收降幅20.23%;净利润降幅32.44%。从当年开始七匹狼不再扩张,转而关闭低效店铺,但效果并不明显。最新数据显示,七匹狼2015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3.02%;利润总额2.57亿元,同比下降26.15%;实现净利润2.7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9亿元相比下降5.63%。
七匹狼方面称:公司仍处于对批发模式转型和改革的调整过程中,原有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受到影响。
主业遭遇瓶颈让七匹狼开始调整战略,从一家专注于男装制作和销售的公司转变为“实业+投资”的公司。2014年七匹狼曾出资3亿元与弘章资本合作发起境内产业基金,计划投资服装、配饰、食品、超市等大消费行业,参股平台、跨境电商等商业渠道项目。2015年初明确方向后,便以自有资金3.1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前海再保险公司”),占拟参与发起设立再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的10.5%。2015年7月七匹狼发布公告称,考虑到商业物业价格处于高位、商业模式变化巨大、过度依赖渠道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等多方面原因,公司决定将之前募集的准备用于购买商业物业,以扩张公司现有营销网络布局与结构的17.66亿元资金余款中的10亿元变更为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一些服装行业以及相关的时尚产业、零售消费产业。2015年底公司发布公告称,将继续使用2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
今年3月27日前海再保险公司获保监会筹建批复。跨界玩资本缘于七匹狼持续低迷的主业。前海再保险公司所含业务公司主营各类财产及意外和健康再保险业务、人寿再保险业务、中国保监会批准的资金运用业务及中国保监会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传统服装行业受快时尚产业挤压,不少企业都在转型。女装品牌朗姿也相继对时尚服饰、母婴用品、时尚娱乐等热门消费领域出手投资布局;百圆裤业转型跨境电商。
考验注资能力
此次七匹狼进入的再保险领域,也并非全无风险。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按照“新国十条”规划,2020年我国国内再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亿元,这无疑将推高再保险的关注度。觊觎政策红利和保险反哺效应,民营资本掀起了一股进军再保险领域的热潮。
一位再保险从业人士:市场上的再保险主体增加,可能会面临获取保单成本上升的情况,部分市场份额被迫分出难以避免。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陆勤:对于再保险公司而言,除了对资本的运用外,对模型分析、数据积累等技术性要求也非常高,很多直保公司对于再保险公司的要求更多是智力支撑。便宜的费率只要不计成本谁都可以做到,但混合着多年数据、经验而成的技术不是谁都可以提供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保险资金是负债经营,投资设立再保险公司需要股东持续的注资能力,且盈利周期很难考量,这也考验了民营资本的实际经营能力。
PS:再保险——是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保障,也就是保险公司在承接大型项目时,为了缩小风险,将承保对象的部分风险转嫁给再保险公司。所以保费收入与保险市场规模并不匹配,当巨灾来袭时,再保险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目前,国内仅有三家专业的再保险公司,即中再集团、太平再保险和人保再保险。但再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保险业“新国十条” 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
来源:中国服装网
连亏三年后首次盈利 互联网转型初见成效
2016年3月17日,这一天,53岁的李宁携着公司首席财务官曾华锋现身李宁业绩发布会。与前几次相比,这一次李宁的底气更足,皆因连续亏损了三年的李宁公司,终于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
年报显示,2015年李宁公司的年度收入为70.89亿元,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17%,而2014年经营亏损6.43亿元。在整体毛利率与2014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的情况下,运营费用的下降,使得李宁公司的综合盈利大幅上升。
时间倒退回2010年,那是自李宁公司成立以来最巅峰的时期,该年营业额一路攀升至94.78亿元,距离百亿大关只是一步之遥,傲视同行业的安踏和匹克。但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行业寒冬对李宁造成致命打击,2012-2014年期间李宁公司的亏损金额分别为19.8亿元、3.9亿元和7.8亿元,累计超31亿元。
2014年末,李宁重掌公司大权,当时的“救世主”金珍君随之下课。现在回头来看,服装行业独立分析师马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年金珍君提出的“聚焦运动、聚焦零售、聚焦中国市场”的“三个聚焦”都是正确的。
“行业整体回暖,以及过去三年的费用已经分摊,李宁公司实现盈利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李宁的功劳,但其实金珍君已经为公司扭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包括增加直营店等举措都是颇有成效的。”马岗认为,实际上金珍君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财报未能真实反映出他对李宁的贡献。
与凡客诚品老总陈年相似,过去一年李宁频繁向雷军等互联网思维高手学习,借着全国新一轮健身热潮兴起,李宁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设备获得不俗的发展空间。公开资料显示,李宁与小米生态链子公司华米科技合作推出的两款智能跑鞋,已经取得40万销售量的成绩。不过截至发稿时止,李宁公司方面仍未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相关提问。
近四年首次盈利
在2015财年中,李宁公司的年度收入同比增长 17%至70.89亿元,净利润1400万元。与2014年亏损6.43亿元相比,李宁这一国民品牌似乎重返正途。受益于渠道扩张更加均衡,李宁公司的零售、批发及电商业务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去年李宁公司提高直营店铺销售和盈利能力、加强与渠道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拓展电商业务使毛利增加和开支比率下降,成为实现盈利的几大原因。
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恢复扩张,截至年底,销售点增加了507个,总数 6133个,而经销商销售点净增加194个,李宁品牌产品于整个平台(含电商)的同店销售量也有所增长。同时,积压库存也得到了改善,在直营销售点净增 313个的情况下,李宁公司的存货原值仍降低20%。
李宁指出,集团旗下销售网络恢复扩张,今年计划净增300-500个销售点,当中一半属于自营店。他提到,旗下电商业务去年占收入8%,目标未来2-3年占比增至超过20%。
虽然在连续亏损三年后实现首次盈利,但李宁的前景仍不见乐观。
实现首次盈利主要得益于李宁将旗下红双喜品牌10%股权出售所得的净收益。2015年10月25日,李宁公司就宣布拟出售红双喜10%股权,并将产生收入约1.25亿元。李宁公司持股红双喜的比例从57.5%降为47.5%,仍为红双喜的最大股东。李宁公司首席财务官曾华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出售红双喜的交易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在中国体育产业回暖的大背景下,除了李宁之外,安踏、匹克、特步和361度都实现了增长,净利润增幅普遍在20%以上,国际体育大牌阿迪达斯、耐克也在中国取得业绩的增长。
李宁很清楚这场战役尚未结束,他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很累,“我看的不是今年能否继续盈利,而是明年后年以及持续的盈利能力”。
李宁掌权清洗旧臣
李宁公司成功扭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李宁本人重返公司管理层,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李宁本人上一次从幕后走到台前要追溯到三年前。2012年,国内体育品牌集体过冬,再加上此前李宁公司改掉了原有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改成了“让改变发生”,用户定位90后让库存飙升。这直接导致在李宁工作将近20年的CEO张志勇引咎辞职。
彼时,李宁邀请私募基金TPG合伙人金珍君加入董事会,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的内部事务与运营。随后二人一同主导了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并启动费用达14亿-18亿元的复兴计划。
面对李宁陷入的战略模糊、人事震荡、产品创新乏力、库存堆积的窘境,金珍君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即在6-12个月内,着力解决存货、成本、组织执行能力、渠道、专注核心业务和改善营销效率等短期问题;一至两年内改善供应链管理、营销和产品规划模式,以巩固公司在内地市场的地位;2至4年着手改造业务模式,在满足消费者品牌体验的同时,提高零售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在金珍君的带领下,2012年李宁公司扩大了直营业务,直营销售占比 20.8%,到2014年6月,直营销售占比38.3%,但他并没有扭转集团的衰败趋势。数据显示,2012-2014年期间,李宁公司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三年的亏损金额分别为19.8亿元、3.9亿元和7.8亿元,累计超过31亿元。
2014年年底,伴随着李宁的回归,金珍君在同一时间辞去了公司代理行政总裁一职,但仍留任董事会执行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宁重新挂帅后,公司品牌口号也改回了“一切皆有可能”。直至去年7月,李宁公司发布公告,称金珍君因追求其他业务承担而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执行副主席,二人正式割席。
服装行业独立分析师马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实际上金珍君此前推行的复兴计划并非无效,财报未能真实反映出他对李宁的贡献。“行业整体回暖,以及过去三年的费用已经分摊,李宁公司实现盈利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李宁的功劳,但其实金珍君已经为公司扭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包括增加直营店等举措都是颇有成效的。”
抢跑智能运动时代
李宁回归的这一年里,公司最大的变化就是朝着互联网方向转型。
2015年初,李宁开始带着渠道团队拜访了上海、广州等地的商超集团,包括大润发、广百、上海百联等,达成了多项连锁网点、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等渠道合作协议。李宁表示:“要以创业的心态去创造李宁新的产品、新的渠道、新的运营方式以及新的体验。”
拓展电商业务是李宁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2015年其电商收入同比上升95%,而且已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京东提供产品至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优化库存及运营效率。李宁透露,李宁品牌去年内地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从4.9%提升至8.6%,他指出电商业务毛利率较高,产生的利润更是实体渠道的两倍。
李宁认为,品牌需要从传统批发商向专业零售商转型,仍旧有太多的改变需要兼顾,“以构建专业零售系统这个角度来看,只完成了30%”。
马岗认为,李宁公司的电商渠道是有机会的,配合它自有的线下渠道,未来可以打造开放式平台,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分销更多的商品。“以后不仅仅是李宁的产品,还包括其他运动品牌的产品,这就是将来李宁公司互联网化的价值。”
与此同时,李宁与雷军的跨界合作带来的不但是产品上的成功,更是李宁公司的战略方向升级。去年李宁联合小米生态链子公司华米科技发布了两款智能跑鞋,其内置了小米手环制造商华米开发的“智芯”模块,智芯即小米手环“米粒”的变形版,将芯片安装在鞋底的相应位置,形式类似耐克的Nike+。
“移动互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习惯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商业机构提供商品服务的期望也正在改变。消费者对于休闲、运动、健康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更带给行业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品牌与运动项目相结合,在运动中创造用户体验,打造李宁价值之路,将是集团在可见未来的发展策略方向。”李宁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马岗分析称,李宁希望通过智能硬件将消费者连接起来,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数字化生意平台。“它的互联网切入点是智能硬件,通过智能跑鞋、智能球拍等一系列智能硬件,抓住消费者的入口,提供源源不断的与运动、健康有关的服务。智能运动时代才刚刚开始,而李宁目前跑在前面。但维持领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宁公司当下最缺乏的是执行力。”
来源:中国服装网
3月28日消息,近日,男装品牌马克华菲推出童装系列产品,主打吴克羣同款系列,将于4月份正式登陆天猫,而在今年年初,马克华菲还曾上线鞋类旗舰店。马克华菲向多品类扩张的趋势明显加快。
据悉,今年国内的整体童装市场将呈爆发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报告,未来3年童装零售额CAGR将超20%,预计到2017年童装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
除马克华菲外,早有多家服装品牌提前抢占线上童装入口。在去年的天猫双11活动中,马克华菲一天总销售额达到1.9亿元,位列男装品类第七位。
据马克华菲相关人士透露,2015年全年,马克华菲的销售总额已接近10亿元,今年通过多品类的冲击,实现10亿元的目标将不成问题。
从传统品牌向线上延伸的过程中,马克华菲经历了几次大的方向调整,由最初的当季品不允许网上售卖后转向线上线下同款比例达到5%。2014年,马克华菲开启O2O模式,与天猫合作万店同庆,提供线下试穿服务。
据了解,马克华菲的设计师“张肇达”被誉为“中国时尚界的巨子”,1985年就为美国OLEG CASSINI设计高级成衣,2001年打造出Mark Fairwhale登陆中国,2002年再度推出Fairwhale Jeans for men(马克华菲JEANS男装),随后以创意反传统的概念打造出针对都市女性的Fairwhale Creative Urbanwear女装,该三个系列目前在东南亚拥有1000多家门店。
来源:中国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