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风生水起,Uber、Airbnb、滴滴等企业的崛起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相关行业。但是,当共享经济来到“穿衣”,是否能够同样颠覆传统服装行业的发展模式?
5月14日,由第16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办,CHINA公社·齐鲁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办的《共享经济与时装时尚产业发展论坛》在青岛召开,国内服装短租平台创业家、时尚买手、风险投资人等参加了本次论坛,成为本届时装周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亮点。
服装租赁,下一个风口?
说起服装租赁,其实,并不陌生。在表演、晚会等场合用到的演出服、礼服,大多数人会选择租用,还包括一些高档的结婚服装。服装租赁平台的出现为爱美女性铺设了一条高性价比的时尚道路,她们不再每个月或者在换季时纠结“买买买”,极大降低了时尚女性的穿衣成本,并形成绿色循环链,为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据了解,与国内大多数共享平台模式相似,租衣平台最早也是起源于国外。在国外,这样的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典型的有美国的日常包月类租衣网站LETOTE,该平台的衣服质量属于较为平价的中端类,有设计师参与指导搭配。还有宴会礼服类租衣网站RenttheRunway,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参加奥巴马第二次总统就职典礼的女性中,有85%光顾了这家网站,全美有500万名女性在这家网站注册。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服装租赁平台顺势而起,以美丽租、多啦衣梦、衣二三等为代表的租衣平台开启了中国时尚共享的征程。
美丽租创始人吴夏说:“很多女孩子对漂亮衣服似乎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没买的时候爱不释手,忍痛花钱买到手,可是看到另一件漂亮的衣服,就又见异思迁了……满柜子的衣服,每次出门时却不知道该穿什么,相信每一位女士都有同感。”对于服装租赁的发展前景,风险投资人也表示了极大兴趣,认为短租服装平台在中国有一定的生长土壤,因为分享时尚成为一种流行,人们越来越注重穿衣打扮,加上互联网信息愈加透明,物流更快捷,同时中国的服装租赁也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市场因素的集合也让服装分享成为可能。
从线下向线上
在论坛上,CHINA公社·齐鲁文化创意产业园董事长牛虎兵介绍了CHINA公社对服装租赁行业的探索和思考,希望能在青岛打造时装版“优步”。他说: “时尚创意产业一直是CHINA公社探索寻找发展的业态,我们在2014年就曾提出青岛服装设计师品牌创意体验谷的建设方案,但因为条件不成熟就暂时搁置了,今年年初我们看到荷兰时尚图书馆的案例,在线下像租书一样租衣服的经营模式,加上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感觉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比较适合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共享经济平台大多都是依托于线上的互联网,以补贴获取和黏合顾客。而青岛服装设计师品牌创意体验谷则是以线下平台为主体,借助于产业园稳定的人流和顾客群体,从线下向线上延伸,避免了较大的资金投入。
在牛虎兵的构想中,青岛服装设计师品牌创意体验谷并不仅仅是一个服装租赁平台,通过与原有业态的贯通融合,也是一个集设计师孵化、品牌发布、时尚活动、餐饮服务、创意居住的线下线上交互促动的平台。
“小而美”
过去几年,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内需低迷、同质化竞争激烈、生产规模增长过快等因素导致整个行业普遍库存过高、资金周转困难。而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一批国际大牌却可以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一直牢牢占据服装市场的高端,获取高额的附加值。
这种现象使人们意识到服装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设计师,中国需要培育本土高水平,高能力的设计师群体,从此实现中国服装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而本土带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本身就是“小而美”的典范。就在本次论坛的前一天,CHINA公社秀场上,由青岛本土设计师设计的,带有中国古典文化味道的本土品牌时装秀精彩纷呈。
青岛本土旗袍品牌“恩玛秀丹”很好地诠释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旗袍文化所展现的一枝独秀。作为旗袍文化的宣扬者,恩玛秀丹旗袍或雍容华贵,或素雅大方,或轻盈飘逸,或庄重含蓄,襟边花样百出,纹样刺绣精美,五彩缤纷的旗袍,让人目不暇接。
同时参加此次走秀的另一家青岛本土品牌“慈爱诺”,多年来数次参加青岛国际时装周活动,每年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中华传统文化,2012—2015年期间,作品灵感分别来自剪纸、皮影、大写意水墨以及风景文化。此次慈爱诺品牌展出的主题为“态度”。据设计师周明蓉介绍,此次作品的灵感来自青花瓷,作品从衬衫领、袖、襟、摆、扣等多元素对人体美的表现特性入手,用内敛的高格调,洋溢经典的折叠、叠加、褶皱、镶接、刺绣等手法,在刚柔并济中构筑出优雅独特的视觉感,用青花蓝辅以点缀、修饰和变化出丰富的时装肌理,成就出一种优雅而浓郁的视觉风韵。
从该类秀场不难看出,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而民族服装由于做工等成本制约及对场合的挑剔性,也非常适用于租赁等低成本经营。
目前,为了为服装设计师打造专属的创业平台,CHINA公社·齐鲁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搭建完成设计师工作室,从资金、服装辅料、生产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为原创设计师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让设计师放心倚靠平台,只专注于创意设计,从而打造一批批“小而美”的服装品牌。拥抱“轻奢时代”需要“匠心”,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竞争和消费者对更优质产品的需求,会推动更多的设计师打造更具工匠精神的产品。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也是目前国家倡导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所在。
来源:中国服装网
传统市场面临新挑战
新挑战一:
多数纺织企业还热衷于传统贸易,传统市场已触及“天花板”
生意做得这么大,但没有一笔订单是通过电商平台做成的。“我们不做电商。”董事长傅光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结识新客户,主要靠参加展会或者老客户介绍等传统方式。
柯桥区另一家外贸大户——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也不做线上业务。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解释,主要是担心花型被仿冒。公司有一支花型设计师队伍,依仗花型设计优势,外贸业务才做得顺风顺水。
黄新明的担忧,也正好诠释了“网上轻纺城”的窘境。网上轻纺城是政府主导的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电子商务平台,拥有11个线上虚拟市场,手机客户端与Web 版也已上线。虽然起步比较早,推广力度也不小,但本土企业入驻的积极性并不高,在线交易额去年为112.72亿元,与传统市场的实体店交易额相比仍是“小儿科”,与省内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没法比。
“网上轻纺城”负责人丁建军认为,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至今还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尚不懂得具体如何开展电子商务,有的错误地在零售平台上卖中间产品,不知道如何开展B2B(企业对企业)交易。
一方面,多数纺织企业还热衷于传统贸易;另一方面,传统市场的发展已触及“天花板”——硬件设施都升级改造了,再翻新也翻不出花样了。
新挑战二:
本地布商摸爬滚打多年,但始终难进入“核心采购圈”
作为国内纺织品交易市场的晴雨表,“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一直保持对中国轻纺城市场行情的监测。近3年来,纺织品的价格指数、总景气指数总体呈现缓缓下滑走势。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带动效应,在逐渐式微。影响指数波动的,最终还是供求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与供求关系相关的要素变化,无一例外地传导到了中国轻纺城。2014年,外部环境多变就直接拖累行情,各类突发状况对纺织品贸易带来不小冲击。如卢布贬值,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纺织企业损失惨重;纺织品上游轻纺原料价格的低迷,成为原料市场行情无力支撑的重要因素。
如今,“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伴随轻纺城“二次创业”已满7年。其间,经历了中国纺织业由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向平稳增长。在近期的一次调查中,96.59%的市场受访者认为,指数与市场行情基本符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轻纺城的热度在下行,迫切需要通过产品自身的创新和升级,来提升竞争力。
然而,中国轻纺城的产品竞争力、影响力,这几年来并没有取得长足进步,想再上一个档次步履艰难。“虽然我们摸爬滚打多年,但始终没有进入‘核心采购圈’。”傅光怿说,到中国轻纺城采购的基本上是中间商、代理商,真正的大牌企业、处于决策层的“核心采购圈”,他至今还接触不到。能跟这些大老板们喝茶、打高尔夫的,是日本人、韩国人。在傅光怿看来,与真正的大牌企业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实力强、有影响力的表现。
技术创新方面
多项高技术纤维成套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化纤、纺织、印染、产业用纺织品关键技术取得进步,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助推传统纺织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新型纺织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纺织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并开始应用。高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为行业提供智力支持。十二五以来,行业研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多层次人力资源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在职教育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层次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企业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和自办大学等方式,培养一批企业适用的专业技能人才。品牌建设方面,全行业品牌意识、创新、规模大幅提高。
投资建议
今年3月到目前内棉期货和现货价格分别上涨66%和22%,美棉期货和现货价格分别上涨38%和22%,印棉上涨43%。在上篇报告之后,我们邀请到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专家对棉价走势进行了前瞻,并就我们此前指出的决定棉价趋势的因素进行了跟踪:
尽管7月以来日抛储量略有放大,但中期来看,全球棉花库消比已迎来拐点,棉价走出底部的大趋势得以确认。建议关注A股华孚色纺、百隆东方、鲁泰;港股申洲国际、互太纺织、魏桥纺织。
理由
棉价短期决定因素:抛储量7月有所加大但仍低于预期,贸易商控制35-40%棉花。(1)抛储延迟、公检慢导致日抛储量低、出库慢是此轮棉价的导火索。 6月初至7月上旬,日抛储量降至2万吨,抛储成交价连续突破1.3/1.4万;7月中旬起抛储量回升并稳定在3万吨,但这与市场预期的5万吨仍存在差距;而由抽检改为包包公检及代储库的利益问题,公检和出库慢短期难以改善。
(2)约35-40%国储棉掌控在棉花贸易商手中、出库意愿不强,实际流入棉纺企业的棉花预计不足抛储成交量的50%。
棉价中期决定因素:棉花全球库消比已迎来下降拐点。从棉花全球库消比来看供需格局,2009-2010年库消比仅30-40%、2014年达到最高点 102%、2015-2016年迎来拐点(2016年降至82%);在全球去库存背景下,预计库消比有望进一步下行、构成支撑。
从近15年国内棉价的运行区间看,除去2010年异动及2011-2014年收储造成的价格扭曲,棉价中枢基本稳定在14000元水平,当前15000-16000元/吨的价格只是回归至多年以来的均价区间。
棉价转嫁下游纺企:纱线价格滞后上涨10%、坯布尚未传导。纺企盈利情况经历3个阶段:(1)去年9月-今年初,纱价降幅高于棉价;(2)今年1-4月,棉纱稳定,但棉价下降,纺企基本盈利;(3)今年4月下旬至今,纱价涨幅滞后,纺企处于亏损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
华孚色纺和百隆东方弹性更大,新农开发为历次棉价反弹的领涨股。建议关注A股华孚色纺、百隆东方、鲁泰;港股申洲国际、互太纺织、魏桥纺织。
风险
国储棉抛储量加大;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不振。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