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开幕。本季时装周以“设计+”为主题,意在以设计为核心,广泛联系整个产业链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时尚文化创新。在此主题下,新锐创意设计、沙龙对话、艺术展览等活动受到诸多关注;而在当下中国经济背景下,面对生产方式变革、销售渠道更新、产融结合的深入以及供给侧矛盾凸显,中国服装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寻求“破茧”之道,也颇值得深思。
“设计+”引领时尚风潮
创意设计是当代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是引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动力之源,也是民族创造力的展现。在设计为先导的理念下,好的创意和设计可推动中国时尚产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在“设计+”的主题背景下,时装设计引领产业发展,在生产、生活中释放着巨大能量。
在本季时装周中,来自海内外的55家品牌和机构,38位中外设计师和近70位设计新秀登场。纵观各类时装、成衣以及艺术珠宝等的发布,可以发现,与人文、艺术、环保、自然相关的主题和元素依然是下季流行趋势的核心因子。传统传承与前沿实验概念融合,中国文化元素被以更加隐蔽方式融入生活,潮流在复古和人文反思中寻找经典回归。
面对眼花缭乱的新款设计,参与者的感受与以往不同:本届时装周开始变得精致细腻,展示场次虽没有往届丰富,但更关注于每场展出的质量与效果提升。
生产方式深度变革
高速发展中的互联网、智能技术,对服装行业影响愈加凸显。
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代表,对其而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虽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服装制造与智能技术还有待深度融合,期待生产方式深刻变革。一些科技企业尝试打造的“未来服装工厂”模式,在缝前、缝中、缝后各环节利用3D人体扫描、CAD、数控裁剪机、智能铺布机等技术,融合大数据、互联网远程监控、互联网即时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为客户远程缝制更为贴身的成衣,这种技术融合而生成的服装生产方式,已被一些一线企业采用。这或许就是服装产业未来必经之路。
新技术融合,可直接导致生产质量提升和生产成本降低,以往昂贵的私人定制将逐渐成为潮流。
比起其他消费领域,在服装领域,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更加明显。虽然目前国内的服装私人订制市场并不成熟,但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定制服装的优势逐渐显现:线上定制,客户可以足不出户,企业也便于寻找并匹配需求,提供服务不受时空限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降低售价的同时,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技术革新使小额订单快速生产、低成本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智能生产和定制,或将成为各大服装品牌争抢的阵地。
服装行业引入互联网思维,绝不是只在京东或淘宝上开一个网店那样简单,而是开启全新思维方式,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智能科技基础上,推动生产方式深度变革。快速寻找、对接需求,迅速连接设计生产环节,使服装生产与服务的效率、质量发生质变。
销售渠道面临调整
日前,淘宝正在酝酿推出全新购物方式Buy+,使用VR技术,通过快速建模,可以让顾客直接实现在家试衣,随着这种购物方式的推行和推广,服装的销售方式将面临根本性变革。
实际上,服装从设计到展示,从概念到量产,最终成败都将交给市场评判。近年来,服装的传统销售渠道已经开始改变。从柜台到网络跨越已初步完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待展开。
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线下实体经济在转型调整和优胜劣汰之后,重新展现了其魅力。一些线上品牌开始走向线下,寻求发展;线下服装品牌也在加速增加自身互联网基因: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去年中旬,线上时尚品牌韩都衣舍宣布与长期线下经营的品牌探路者合作,共同出资设立服装业务;2015年12月,长期线上经营的服装品牌茵曼、阿卡、戴维贝拉、七格格、艾娜骑士和玛玛绨等正式与银泰商业集团签约,宣布将全面开展落地合作,银泰商业表示支持这些线上品牌落地银泰门店。2016年初,茵曼喊出未来要开1万家实体店的口号……
随着线上线下渠道进一步融合,未来服装行业的终端渠道,实体店会显现出升级后的新优势,线上渠道也会获得突破。线上线下的界限或许将不再那么明显。在融合互联网资源、技术后,实体购物场景会更加人性化、更具体验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服装品牌,将更从容应对终端渠道的变革和竞争。
供给侧激发活力
2015 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增加新供给,满足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其中明确指出新消费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六大重点消费内容,其中时尚消费直接和服装行业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在服装的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层面,国人往往乐于选择境外品牌。虽然对进口商品的向往是全球消费者的共性,但国内服装在品牌、品质、口碑等方面的缺位,也造成了国内品牌服装供给侧弊端浮现。品质消费和服务消费具有指引作用,提示服装企业在制造更高质量、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在销售中,要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和体验。在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服装企业需要更换思维方式,不能仅唯市场需求是尊,而要更多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从供给端想办法,提高效率,挖掘潜力,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引导时尚设计与市场更完美地对接转换。
来源:全球纺织网
绿色环保、功能性的原材料和先进的纺织加工技术让不同的纺织品具备了稳定、非凡的品质,同时,它也在无形中改变了面料外观的风格。利用新纤维与先进的纺织加工技术相结合也成为了一大趋势,不但提高的面料的绿色环保性能,更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些产品在2016年的纺织品市场上将成为了下游采购商追捧的焦点。
汉麻,素有"天然纤维之王"美誉,由它制成的服装衣饰具有吸湿、透气、舒爽、散热、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多种功能,既可军用又可民用。汉麻是各种军用服装、高档服饰的原料,有望改变当今世界纺织品结构。汉麻是一种生态环保、可再生的多用途植物,经过脱胶、抽丝等工序,变成像白花花的棉絮一般,既可毛纺,又可棉纺,还可混纺,且成本低廉。汉麻的排湿性是纯棉的3倍,汉麻面料可在1小时内将附着的细菌杀灭;汉麻织物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在370℃高温时不褪色,在1000℃时不燃烧,具有极佳耐热、防紫外线性能;汉麻韧皮可用于纺织。
今春,中国轻纺城上市的功能性纤维和普通的纺织面料一样,具有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穿着舒适耐洗涤等特点外,保留有天然织物成分的同时防静电性能大大提升,具有很好的防水、防寒性能,布料的光泽好,手感柔软,飘逸,滑爽;布料织造表面光泽感较强,同时具有防晒、吸湿排汗功能;利用了不同性能纤维之间的伸缩性不同,让布料达到了自然绉的效果,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火、防污、防尘、防辐射、防静电功能;采用着色涤纶织造形状记忆面料,这些功能面料不仅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销路,吸引了更多的客商,产品利润率也在原有常规品种基础上高出几倍以上,面料功能性明显加强。
近期市场,以春夏时节制作高档男女上衣和夏季短袖衫、宽松裤的天然纤维麻类面料部分布业公司和规模性经营门市挂样上市品种有所增加,对口客商陆续涌现,成交批量小中见大。以纯棉纱与苎麻织制的印花棉麻和天然麻布中的纯苎麻品种,被对口服装厂家和贸易公司多品种下单。粘胶+毛+麻新型高档西装面料成交价在40元/米以上,附加值明显提升,部分布业公司和规模性经营门市发货批量不断增加。
至目前,中国轻纺城已不再满足于化纤产品,棉、麻、毛、真丝、竹纤维、木代尔、铜氨丝、醋酸丝,应有尽有。中国轻纺城除经营常用的纤维之外,铜氨纤维、竹炭纤维、记忆丝、导电丝、大豆纤维、麻纤维、桑蚕丝等等都是很好的功能性纤维,它们不仅大大提升了面料的品质、附加值,而且还深受下游设计师的青睐,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产品利润较为可观。
来源:全球纺织网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处长尹坚近日在2016’CNCE棉业发展年会上表示,国储棉轮出将于4月中下旬启动,并将实现轮出常态化。
据尹坚透露,此次国储棉轮出总量会有所限制,将对每天挂牌量适当控制,同时轮出标的尽可能加大品质好的棉花,如优先安排进口棉轮出。
而对于此次国储棉轮出的价格和数量,尹坚并没有提及。
实现轮出常态化
2015年7月10日,国储棉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以公开竞价方式轮出部分国家储备棉,轮出时间为2015年7月10日起至8月31日止。轮出数量为100万吨。
但是截至 2015年8月31日,国储棉轮出累计成交63411.7413吨,成交比例仅为3.42%。
尹坚表示,国家对储备棉消化工作非常慎重,尽管去年轮出数量不大,但为今后完善储备棉消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尹坚指出,国储棉消化的总体思路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国内棉花种植和纺织行业发展,处理好稳定棉花生产和加快储备消化的关系,促进棉花生产、加工和流通协调发展。二是有利于引导市场平稳运行,保持轮出常态化、机制化,稳定市场预期。三是有利于减少财政负担。四是有利于完善储备调控机制。
在具体操作上,将采取“不对称轮换、先轮出后轮入,多轮出少轮入”。其中轮出方面,一是定期公开挂牌销售,实现轮出常态化。二是随行就市动态确定轮出底价,实现定价机制化。轮入方面,主要按照不对称轮换方式,在轮出后少量轮入高品质棉花,优化库存结构。
“抛储实现常态化是我们非常期待的。”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功著表示,对于国储棉的轮出一方面是希望抛储实现常态化,能够让纺织企业明确棉花轮出的相关细节,一方面也十分关注国储棉的棉花公检问题。
“作为纺织企业来讲,我们希望在轮出程序上能再加一个公检,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非常艰难。”王功著说。
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万翔指出,国储棉轮出对产业链各方基本上都是有利的,有助于纺织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现常态化轮出的机制,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有利于我们产业链各方的企业对市场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可以更好地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做好我们的经营工作。但是对我们棉花企业来讲,价格总是在低位运行,企业生存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王万翔说。
去库存是宏观调控主基调
受当前宏观经济疲软的影响,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现象仍然继续存在。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5年度我国棉花期初库存为1356.8万吨,产量为515万吨,进口145.6万吨,消费670万吨,期末库存1347.4万吨。据了解,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棉花价格一直处在下跌趋势,棉花价格维持 12000元/吨左右。
“从棉花销售进度来说,整个市场不景气,进度非常缓慢。”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副局长、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王建红介绍,由于纺织需求不景气,棉花库存比较大,再加上国储棉即将轮出,棉花价格一直处在下跌状况,企业销售非常缓慢。尤其是新疆棉花的销售进度不太乐观,库存量比较大。
对于国储棉轮出,王建红认为,目前国储棉轮出,除了新棉上市期间不投放以外,其他的时候都要安排投放,要通过国内棉花的现货价格和国际价格进行联动,实行浮动的轮出价格。
银河期货纺织事业部总经理张洪洲指出,目前结合今年新花质量来看,国储棉的质量要好于新花,今年新花多数长度是28mm,国库多为29mm以上的,这样市场的棉花就会供给32支以下纺织厂,就会起到激活低端纺纱企业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储备棉轮出后现货的价格还是偏弱的,并且会逐渐满足低端、低支纱、小规模纺织厂的需求。”张洪洲说。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表示,目前棉花品质在一些关键性指标上与国外高价进口棉存在明显差距,迫使一些纺织企业只能选择国外高价棉花进口。当前国家棉花储备库存大大超过正常合理水平,去库存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家棉花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同时,我国棉花生产成本大幅度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通过推广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努力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是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链接
美国国际棉花协会毛凯琳:中国储备棉轮出对美棉出口影响不大
日前,国家发改委透露消息,储备棉轮出将于4月中下旬启动。对此,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和东北亚区总监毛凯琳3月27日表示:“美棉一直致力于全球供应链建立,虽然现在美棉出口中国在减少,但出口其他国家在增加,美棉无法左右中国棉花政策,但依然愿意与中国保持良好合作,为棉花产业链提供质量最好的棉花。”
毛凯琳认为,由于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一些中国棉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美棉出口中国确实在减少,而孟加拉、越南、土耳其等国家的美棉进口在增加。因为美棉在全球有完整的供应链网络,高质量的美棉仍然受到业界欢迎,转移到海外的中国企业也在使用美棉。她强调,好的纤维才能做出好的产品,美棉保证向业界提供高质量的棉花。她同时也表示,美棉无法控制中国棉花政策,未来政策怎么变化也未知,但美棉依靠全球网络,有着灵活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未来如何变化,美棉出口将继续向好。
来源:中国针织网